居士身心如槁木,旅馆孤眠体生粟。
谁能相思琢白玉,服药千朝偿一宿。
天寒日短银灯续,欲往从之车脱轴。
何人吹断参差竹,泗水茫茫鸭头绿。
居士身心如槁木,旅馆孤眠体生粟。
谁能相思琢白玉,服药千朝偿一宿。
天寒日短银灯续,欲往从之车脱轴。
何人吹断参差竹,泗水茫茫鸭头绿。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受。诗人将自己的身心比作“槁木”,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内心独立的品格。而“旅馆孤眠体生粟”则描绘了旅途中孤独的夜晚,身体虽疲惫却难以入睡,如同粟粒般散乱无序。
“谁能相思琢白玉,服药千朝偿一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珍贵的情谊。这里的“琢白玉”是用来比喻纯洁而珍贵的情感,而“服药千朝偿一宿”则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情谊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犹如服食良药一般。
“天寒日短银灯续,欲往从之车脱轴”描绘了一幅冬日旅途中的景象。天气寒冷,日照短暂,只能依靠银色的灯光来延长夜晚的光明。而“车脱轴”则是对前行道路困阻的一种隐喻。
最后,“何人吹断参差竹,泗水茫茫鸭头绿”中,“参差竹”指的是不规则排列的竹子,而“鸭头绿”则形容水中的植物郁郁葱葱。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增添了一种淡远和悠长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我状态、友情思念以及旅途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
大对不得董仲舒,马扬骫骳羞小儒。
升堂执经称弟子,苦立颛门争姓氏。
天老地典今已亡,但留芜秽充縢囊。
何人锐笔斲元气,眼中光景供凋伤。
有书如山积不读,绕壁啁啾古魂哭。
袒衣便便大贾腹,中有肥肠贮鱼肉。
鱼肉日餍身日肥,彼呫哔者空詅痴。
戴敝中书冠,不救一餐饿。
颇闻青蝇谗,转防黄雀贺。
急束床头书,掷与槽马驮。
蒙面渡芦沟,恐有留者过。
采药青原山,芒鞋踏应破。
归键香城庐,梦抱吉川卧。
天与清风名,未须感摧挫。
百尺栖鸾篁,路尘那能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