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对不得董仲舒,马扬骫骳羞小儒。
升堂执经称弟子,苦立颛门争姓氏。
天老地典今已亡,但留芜秽充縢囊。
何人锐笔斲元气,眼中光景供凋伤。
有书如山积不读,绕壁啁啾古魂哭。
袒衣便便大贾腹,中有肥肠贮鱼肉。
鱼肉日餍身日肥,彼呫哔者空詅痴。
大对不得董仲舒,马扬骫骳羞小儒。
升堂执经称弟子,苦立颛门争姓氏。
天老地典今已亡,但留芜秽充縢囊。
何人锐笔斲元气,眼中光景供凋伤。
有书如山积不读,绕壁啁啾古魂哭。
袒衣便便大贾腹,中有肥肠贮鱼肉。
鱼肉日餍身日肥,彼呫哔者空詅痴。
这首诗《拊缶歌当行路难十五章(其十四)》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判。
首句“大对不得董仲舒,马扬骫骳羞小儒”,以董仲舒和马扬为对比,暗指在学术界,那些所谓的“大对”(即权威、正统的观点)往往被一些表面文章、形式主义所掩盖,而真正的学者(小儒)却因坚守学术本真而受到羞辱。这里讽刺了当时学术界的形式主义和对真正学问的忽视。
接着,“升堂执经称弟子,苦立颛门争姓氏”进一步描绘了学术界的浮夸风气,那些自称为弟子的人,只是在表面上追求学术地位,而实际上却在门户之见中争斗,只在乎自己的姓氏地位,而非学术本身。
“天老地典今已亡,但留芜秽充縢囊”则指出,过去的学术传统和精髓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砌,比喻为装满杂乱书籍的书囊。
“何人锐笔斲元气,眼中光景供凋伤”表达了对那些破坏学术根基、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的批评,暗示有人为了个人目的,不惜损害学术的纯洁性。
“有书如山积不读,绕壁啁啾古魂哭”揭示了读书人的虚伪,他们虽然拥有大量的书籍,但却不真正阅读,仿佛是古人的灵魂在墙壁上哀叹。
最后,“袒衣便便大贾腹,中有肥肠贮鱼肉。鱼肉日餍身日肥,彼呫哔者空詅痴”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只关注物质享受、不思进取的人,他们的身体日益肥胖,内心却空虚无知,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只追求物质满足、精神贫瘠的现象。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讽刺,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反映了他对学术、道德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
昔我曾上嘉禾岛,岛上衣冠多四皓;
方瞳绿发映朱颜,紫芝一曲何缥缈!
年来沧海欲生尘,烽烟乱矗商山道;
杖履流落似晨星,天长地阔令人老。
南望铜陵又一山,风帆千尺鲸波间;
不然疑乘黄鹤去,去去麟洲第几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