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光齐放山桃蕊,烟色全低陌柳枝。
底觉春和个中早,昔年灵囿此瑶池。
霞光齐放山桃蕊,烟色全低陌柳枝。
底觉春和个中早,昔年灵囿此瑶池。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首句“霞光齐放山桃蕊”描绘了晨光初照,山间桃花盛开的景象,霞光与桃花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绚烂多彩的画面。次句“烟色全低陌柳枝”则转向了低垂的烟雾与轻拂的柳枝,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比,不仅展现了春日的不同景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
后两句“底觉春和个中早,昔年灵囿此瑶池”,则表达了对春日之早的感受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这里的“底觉”意为深感或领悟,诗人似乎在感慨春天的到来比往年更早,或是对过去在灵囿瑶池度过的美好时光怀有深深的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清代宫廷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厄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
道童对月閒吹笛,仙子乘云远驾车。
怪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
曾闻玉井金河在,会见蓬莱十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