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暂隔路歧尘,吟想兴亡恨益新。
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
霜摧玉树花无主,风暖金陵草自春。
赖有谢家馀景在,常教词客爽精神。
登临暂隔路歧尘,吟想兴亡恨益新。
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
霜摧玉树花无主,风暖金陵草自春。
赖有谢家馀景在,常教词客爽精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致远所作的《登润州慈和寺上房》。全诗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的深沉思考。
首联“登临暂隔路歧尘,吟想兴亡恨益新”,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境,同时也暗示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诗人暂时远离了世俗的纷扰,沉浸在对过往的回忆与思考之中,这种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强烈。
颔联“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象。画角声与朝暮的浪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而青山的影子则映照着古今的人们,将时间的长河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
颈联“霜摧玉树花无主,风暖金陵草自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对比,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季节的更迭。玉树在霜的摧残下失去了生机,而金陵的草地却在春风的温暖中重新焕发出生机,寓意着生命与希望的永恒循环。
尾联“赖有谢家馀景在,常教词客爽精神”,诗人以谢家(指谢灵运)的余韵作为寄托,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文化传承与精神滋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文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秦楼心断楚江湄,系马春风酒一卮。
汴水月明东下疾,练塘花发北来迟。
青芜定没安贫处,黄叶应催献赋诗。
凭寄家书为回报,旧乡还有故人知。
达士无外累,隐几依南郭。
茅栋上江开,布帆当砌落。
支颐散华发,欹枕曝灵药。
入鸟不乱行,观鱼还自乐。
何时金马诏,早岁建安作。
往事尽筌蹄,虚怀寄杯杓。
邦君驻千骑,清论时间酌。
凭槛出烟埃,振衣向寥廓。
心源齐彼是,人境胜岩壑。
何必栖冥冥,然为避矰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