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畔即方塘,别有罗浮两树霜。
国色并呈县圃玉,寒英对点寿阳妆。
尊前月凝重重影,笛里风飘片片香。
闻道上林春更早,可知仙骨占群芳。
浣花溪畔即方塘,别有罗浮两树霜。
国色并呈县圃玉,寒英对点寿阳妆。
尊前月凝重重影,笛里风飘片片香。
闻道上林春更早,可知仙骨占群芳。
这首诗描绘了张隐君所绘双梅图的生动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的高洁与美丽。首句“浣花溪畔即方塘”,以浣花溪和方塘为背景,营造出一幅清幽雅致的画面,暗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之优美。接着,“别有罗浮两树霜”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梅花比作罗浮山上的霜雪,形象地表现了梅花的洁白与清冷。
“国色并呈县圃玉,寒英对点寿阳妆”两句,进一步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将其比作国色天香的花朵,镶嵌在县圃之中,又如寿阳公主额上的梅花妆,既高贵又典雅。接下来,“尊前月凝重重影,笛里风飘片片香”描绘了月下赏梅的情景,月光下梅花的影子重叠,笛声中飘散着梅花的香气,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充满诗意的氛围。
最后,“闻道上林春更早,可知仙骨占群芳”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占春先的赞叹,认为梅花如同仙骨一般,不仅早春开放,还拥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魅力。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
灵踪未遍寻,不觉溪色瞑。
回头问栖所,稍下杉萝径。
岩居更幽绝,涧户相隐映。
过此即神宫,虚堂惬云性。
四轩尽疏达,一榻何清零。
髣髴闻玉笙,鼓铿动凉磬。
风凝古松粒,露压脩荷柄。
万籁既无声,澄明但心听。
希微辨真语,若授虚皇命。
尺宅按来平,华池漱馀净。
频窥宿羽丽,三吸晨霞盛。
岂独冷衣襟,便堪遗造请。
徒深物外趣,未脱尘中病。
举首谢灵峰,徜徉事归榜。
气和灵府渐氤氲,酒有贤人药有君。
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闻。
闲寻古寺消晴日,最忆深溪枕夜云。
早晚共摇孤艇去,紫屏风外碧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