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白新年六十馀,近闻生计转空虚。
久为博士谁能识,自到长安赁舍居。
骑马出随寻寺客,呼儿散写乞钱书。
古来贤哲皆如此,应是才高与众疏。
头白新年六十馀,近闻生计转空虚。
久为博士谁能识,自到长安赁舍居。
骑马出随寻寺客,呼儿散写乞钱书。
古来贤哲皆如此,应是才高与众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迈六十的读书人对自己一生学问无果、境遇坎坷的感慨。开篇即以"头白新年六十馀,近闻生计转空虚"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学识和生活现状感到失望与空虚。"久为博士谁能识"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长期担任博士而未得到认可的无奈。
接着,"自到长安赁舍居"显示了诗人的漂泊生涯,虽身在繁华之地,却不得不租住简陋之所。"骑马出随寻寺客,呼儿散写乞钱书"则是对生活窘迫的描绘,诗人甚至需要通过写字乞讨来维持生计。
最后,"古来贤哲皆如此,应是才高与众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遭遇的某种释然和理解,认为历史上许多贤者都经历过类似的困顿,这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才能超绝而不为世所识。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描写,折射出一个才华横溢却又不得志者的悲凉心声,同时也隐含着对于社会和时代的某种批判。
雨过烟斜,看流光几点,度叶穿花。
迎风同蛱蝶,映水傍蒹葭。
更欲定,耀初加,帘幕那堪遮。
又助来、天阶夜色,小扇轻挝。伤心莫问隋家。
恨已无腐草,但有昏鸦。微光应未久,往事已堪嗟。
些小影,莫频誇,待欲惜秋华。
有瘦生、一编夜读,相对笼纱。
加餐健饭,自家调护,荆楚岁晚乍警。
短篱照眼南枝放,却忆红窗雪夜,妆残花靓。
老去兰成犹万里,算两字功名昼饼。
千万看枕上关山,灯下早霜鬓。
塞雁一声过也,云昏水乱,惊起独眠清影。
玉人应念,今宵何处,那惯翠樽孤引。
最消魂时候,岸上黄昏水楼静。
繁华歇,曲终人散,月小山高,江风吹酒醒。
玉入睡起愁何在,只觉流光改。
江莲开尽野塘中,冷露无声暗里泣秋红。
捲帘烧烛船来去,香满西湖雨。
月明如水浸云房,何处冰肌玉骨自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