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鱼鲳。第二鱼?。第三鱼是马膏?。
潮咸潮淡,一任鱼郎。喜春风来,黄花短,白花长。
江水鱼香。鱼子滋阳。大罾船、满载盐霜。
罛公罛姥,两两开洋。更鲚鱼寒,鲈鱼热,脍皆良。
第一鱼鲳。第二鱼?。第三鱼是马膏?。
潮咸潮淡,一任鱼郎。喜春风来,黄花短,白花长。
江水鱼香。鱼子滋阳。大罾船、满载盐霜。
罛公罛姥,两两开洋。更鲚鱼寒,鲈鱼热,脍皆良。
这首《行香子·渔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渔人生活与自然景象的和谐共存,展现了渔歌的韵律美和渔人劳作的辛勤劳苦。
首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第一鱼鲳。第二鱼?。第三鱼是马膏?”通过排列不同的鱼类名称,形象地展示了海洋的丰富多样性和渔民对不同鱼类的识别能力。接着,“潮咸潮淡,一任鱼郎”一句,既描绘了潮汐变化对渔业的影响,也体现了渔民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喜春风来,黄花短,白花长。江水鱼香。”这几句通过春风、花朵和江水的描写,营造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画面,同时巧妙地将鱼的香味融入其中,增强了诗歌的感官体验。最后,“鱼子滋阳。大罾船、满载盐霜。罛公罛姥,两两开洋。更鲚鱼寒,鲈鱼热,脍皆良。”则进一步展现了渔民捕捞的场景,以及他们对不同季节、不同鱼类特性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感。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渔歌的音乐之美,也反映了作者对渔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观、渔业活动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波光粼粼的江面之上,感受到了渔人的辛劳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