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踪未遍寻,不觉溪色瞑。
回头问栖所,稍下杉萝径。
岩居更幽绝,涧户相隐映。
过此即神宫,虚堂惬云性。
四轩尽疏达,一榻何清零。
髣髴闻玉笙,鼓铿动凉磬。
风凝古松粒,露压脩荷柄。
万籁既无声,澄明但心听。
希微辨真语,若授虚皇命。
尺宅按来平,华池漱馀净。
频窥宿羽丽,三吸晨霞盛。
岂独冷衣襟,便堪遗造请。
徒深物外趣,未脱尘中病。
举首谢灵峰,徜徉事归榜。
灵踪未遍寻,不觉溪色瞑。
回头问栖所,稍下杉萝径。
岩居更幽绝,涧户相隐映。
过此即神宫,虚堂惬云性。
四轩尽疏达,一榻何清零。
髣髴闻玉笙,鼓铿动凉磬。
风凝古松粒,露压脩荷柄。
万籁既无声,澄明但心听。
希微辨真语,若授虚皇命。
尺宅按来平,华池漱馀净。
频窥宿羽丽,三吸晨霞盛。
岂独冷衣襟,便堪遗造请。
徒深物外趣,未脱尘中病。
举首谢灵峰,徜徉事归榜。
这是一首充满仙境意境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灵踪未遍寻,不觉溪色瞑。回头问栖所,稍下杉萝径。" 这几句描写诗人在山中漫游,寻找仙踪,不觉时间流逝,只是偶尔回首询问休息之地,沿着杉树和蕨类植物的小径缓缓而行。溪水的颜色在日暮时分显得格外宁静。
"岩居更幽绝,涧户相隐映。过此即神宫,虚堂惬云性。" 诗人继续前进,来到一处更加幽深的岩洞之中,溪水的声音在这里与山谷相互掩映,仿佛进入了仙界,这里有着通向神秘境界的宫殿,其空旷的大堂让人的心灵得以飞扬。
"四轩尽疏达,一榻何清零。" 这两句描绘的是诗人在山中居所的宁静与简朴,四周没有繁华的装饰,只有一张简易的床榻,却显得格外清凉和安宁。
"髣髴闻玉笙,鼓铜动凉磬。风凝古松粒,露压脩荷柄。" 诗人在这里听到了仿佛是玉制的笙的声音,它与山中的风声、树木的颤抖以及清晨露水滴落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万籁既无声,澄明但心听。希微辨真语,若授虚皇命。"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聆听,在万籁俱寂的宁静中,只有心灵的声音清晰可闻,它如同在聆听着天地间最为微妙真实的话语,仿佛是接受到了天皇赐予的神秘命令。
"尺宅按来平,华池漱馀净。频窥宿羽丽,三吸晨霞盛。" 诗人在山中有了自己的小屋,这个小屋安静而平和;诗人常常窥视着那些栖息在树上的美丽鸟儿,并且深深地吸吁着清晨的霞光。
"岂独冷衣襟,便堪遗造请。徒深物外趣,未脱尘中病。举首谢灵峰,徜徉事归榜。"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虽然享受着山中的超然生活,但依旧关心尘世间的友人,他的衣襟虽冷,却仍旧愿意为朋友留下些许记忆;他的兴趣虽深藏于物外,然而对于尘世间的烦恼尚未完全摆脱。他抬头向着灵峰表示感谢,并且悠然地将身心归于自然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对于自然与精神世界深刻体验。
几閒披汉史,子卿节义垂。
皓首羁王庭,匪石心不移。
汉使天南来,常惠诡致辞。
天子射上林,得雁太液池。
言武在某泽,以此武得归。
耳食者无识,端谓诚感之。
智者尚谲诈,更谓胡可欺。
胡人纵淳朴,岂其无觉知。
此事有端委,正言辨群疑。
春时雁北乡,止於西北陲。
其地有巨浸,浩渺如天池。
退翎换新羽,抱卵育雏儿。
当其换羽际,展翅不能飞。
徒手可捕得,无待矰缴施。
单于称武死,用绝汉主思。
适闻得帛书,翻信武所为。
生还虽赖天,物理固有宜。
郝经用此道,公案曾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