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为应仙才,丹砂鍊几回。
山秋梦桂树,月晓忆瑶台。
雨雪依岩避,烟云逐步开。
今朝龙杖去,早晚鹤书来。
自为应仙才,丹砂鍊几回。
山秋梦桂树,月晓忆瑶台。
雨雪依岩避,烟云逐步开。
今朝龙杖去,早晚鹤书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仙者的心境与生活状态。开篇“自为应仙才,丹砂鍊几回”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修炼成仙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对内丹术的修炼历程。"山秋梦桂树,月晓忆瑶台"则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情景,秋夜梦见桂树,清晨思念瑶台,这里的“桂树”和“瑶台”都有仙境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脱凡尘、向往仙界的情怀。
接着,“雨雪依岩避,烟云逐步开”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在恶劣的天气中,诗人寻找庇护之地,而在烟云缭绕中,他又能够自由行走,这种生活状态充满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
最后,“今朝龙杖去,早晚鹤书来”则预示着诗人与仙界之间的联系。"龙杖"往往象征道教中的法器或仙人的神杖,而"鹤书"则可能是指仙侣间的信息传递方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仙界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仙境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一位修道者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精神世界。
亭亭绎凫山,秀色钟乾坤。
峰峦拔地几千丈,雄势直欲排苍旻。
传闻秦始皇,昔日曾东巡。
銮舆驻其下,禋祀昭礼文。
山巅立石纪功德,李斯小篆时所珍。
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
不惟秦碑久寂寞,琳宫梵刹迹亦陈。
丹崖翠壁宛然在,春花秋月年年新。
复闻其阳产孤桐,枝叶团团生紫云。
其材之良世所重,制为宝琴音独淳。
我愿持之献天子,坐令四海歌南薰。
晨登谷城山,祇谒黄石祠。
偶展瓣香敬,遽兴千载思。
忆当秦运否,天地发杀机。
龙蛇起平陆,靖者当属谁。
惟公挺灵异,治乱能前知。
圮下书一篇,文义何奥奇。
子房获亲授,竟为帝者师。
汉兴仇已复,勋业高巍巍。
后来握兵人,遵用靡敢违。
功效著千古,岂但被当时。
圣朝重褒祀,春秋陈礼仪。
神灵谅昭假,赐福无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