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绎凫山,秀色钟乾坤。
峰峦拔地几千丈,雄势直欲排苍旻。
传闻秦始皇,昔日曾东巡。
銮舆驻其下,禋祀昭礼文。
山巅立石纪功德,李斯小篆时所珍。
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
不惟秦碑久寂寞,琳宫梵刹迹亦陈。
丹崖翠壁宛然在,春花秋月年年新。
复闻其阳产孤桐,枝叶团团生紫云。
其材之良世所重,制为宝琴音独淳。
我愿持之献天子,坐令四海歌南薰。
亭亭绎凫山,秀色钟乾坤。
峰峦拔地几千丈,雄势直欲排苍旻。
传闻秦始皇,昔日曾东巡。
銮舆驻其下,禋祀昭礼文。
山巅立石纪功德,李斯小篆时所珍。
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
不惟秦碑久寂寞,琳宫梵刹迹亦陈。
丹崖翠壁宛然在,春花秋月年年新。
复闻其阳产孤桐,枝叶团团生紫云。
其材之良世所重,制为宝琴音独淳。
我愿持之献天子,坐令四海歌南薰。
此诗《峄山》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描绘了峄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首句“亭亭绎凫山,秀色钟乾坤”,以“亭亭”形容峄山挺拔的姿态,以“绎凫”点出山名,同时以“秀色钟乾坤”赞颂其自然之美,仿佛天地间精华都凝聚于此山。接下来“峰峦拔地几千丈,雄势直欲排苍旻”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峄山的高峻与雄伟,仿佛要与天空相接。
“传闻秦始皇,昔日曾东巡。銮舆驻其下,禋祀昭礼文”几句,引入历史故事,讲述秦始皇曾在此山巡游,并举行祭祀活动,彰显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山巅立石纪功德,李斯小篆时所珍”则点出峄山上的石刻,尤其是李斯的小篆字体,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接下来“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字画虽已剥落,但其价值依然不可估量。
“不惟秦碑久寂寞,琳宫梵刹迹亦陈”两句,感叹历史遗迹的沧桑变化,尽管历经千载,但这些遗迹依旧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丹崖翠壁宛然在,春花秋月年年新”描绘了峄山四季变换的美景,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山色依旧如画,春花秋月,年年更新。
最后,“复闻其阳产孤桐,枝叶团团生紫云”一句,引出峄山上的孤桐,其枝叶茂盛,仿佛紫云环绕,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其材之良世所重,制为宝琴音独淳”赞美了孤桐的木材品质上乘,制成的宝琴声音纯净,寓意着美好的音乐能净化人心。
“我愿持之献天子,坐令四海歌南薰”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将这美好的事物献给君王,让四海之内都能听到和谐美妙的音乐,象征着对和平与和谐社会的向往。
综上所述,《峄山》一诗通过对峄山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