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峄山》
《峄山》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古风

亭亭绎凫山,秀色钟乾坤。

峰峦拔地几千丈,雄势直欲排苍旻。

传闻秦始皇,昔日曾东巡。

銮舆驻其下,禋祀昭礼文。

山巅立石纪功德,李斯小篆时所珍。

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

不惟秦碑久寂寞,琳宫梵刹迹亦陈。

丹崖翠壁宛然在,春花秋月年年新。

复闻其阳产孤桐,枝叶团团生紫云。

其材之良世所重,制为宝琴音独淳。

我愿持之献天子,坐令四海歌南薰。

(0)
鉴赏

此诗《峄山》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描绘了峄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首句“亭亭绎凫山,秀色钟乾坤”,以“亭亭”形容峄山挺拔的姿态,以“绎凫”点出山名,同时以“秀色钟乾坤”赞颂其自然之美,仿佛天地间精华都凝聚于此山。接下来“峰峦拔地几千丈,雄势直欲排苍旻”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峄山的高峻与雄伟,仿佛要与天空相接。

“传闻秦始皇,昔日曾东巡。銮舆驻其下,禋祀昭礼文”几句,引入历史故事,讲述秦始皇曾在此山巡游,并举行祭祀活动,彰显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山巅立石纪功德,李斯小篆时所珍”则点出峄山上的石刻,尤其是李斯的小篆字体,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接下来“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字画虽已剥落,但其价值依然不可估量。

“不惟秦碑久寂寞,琳宫梵刹迹亦陈”两句,感叹历史遗迹的沧桑变化,尽管历经千载,但这些遗迹依旧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丹崖翠壁宛然在,春花秋月年年新”描绘了峄山四季变换的美景,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山色依旧如画,春花秋月,年年更新。

最后,“复闻其阳产孤桐,枝叶团团生紫云”一句,引出峄山上的孤桐,其枝叶茂盛,仿佛紫云环绕,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其材之良世所重,制为宝琴音独淳”赞美了孤桐的木材品质上乘,制成的宝琴声音纯净,寓意着美好的音乐能净化人心。

“我愿持之献天子,坐令四海歌南薰”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将这美好的事物献给君王,让四海之内都能听到和谐美妙的音乐,象征着对和平与和谐社会的向往。

综上所述,《峄山》一诗通过对峄山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哭施氏孙翩翩四首·其三

玉京重见外家翁,变尽乡音意却通。

扶病早期归有日,盖棺深恨药无功。

九霄鹤去云空白,三月花飞雨尽红。

我已七年元已废,不禁老泪溅东风。

(0)

自神岗赴鳌峰道上作

轣辘双轮响,蜿蜒十里间。

隔林遥见海,下阪始知山。

风劲无飞鸟,天寒促刈菅。

昨朝传府帖,官柳禁人攀。

(0)

蜀后主

平襄疏远奉车升,钟邓西来隙可乘。

汉火伤心从此灭,改元空自号炎兴。

(0)

新荷·其二

碧池照影未田田,早有游鱼戏叶边。

惆怅春光难买住,水仙空费铸青钱。

(0)

敬题吕曜初先生画像·其二

岂有儒生怀侠骨,几闻草野报皇恩。

壮君独抱匡时志,令我思招入海魂。

养士郇厨传食谱,娱亲莱采舞梨园。

一衿断送当年惜,馀庆谁知在子孙。

(0)

无题次邱工部韵八首·其八

关河落叶又萧萧,庭院虫吟咽素飙。

未嫁美人湘浦老,相思公子楚天遥。

长年作伴身和影,往事煎心颊晕潮。

空把他生缘分约,此生冤业已难销。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