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新谒相公尊,再拜中堂故事存。
自诧榜居苏轼列,岂期荐出少师门!
老才入彀惊知遇,庆值悬弧睹圣恩。
闭阁悄然无贺客,数株桃李照庭轩。
书生新谒相公尊,再拜中堂故事存。
自诧榜居苏轼列,岂期荐出少师门!
老才入彀惊知遇,庆值悬弧睹圣恩。
闭阁悄然无贺客,数株桃李照庭轩。
此诗描绘了一位书生初次拜见高官的情景,表达了对恩遇的感激与内心的平静。首句“书生新谒相公尊”,点明了事件的主角和背景,书生首次拜访高官,充满庄重与敬意。接着“再拜中堂故事存”一句,既展现了礼仪的严谨,也暗示了对传统礼节的尊重。
“自诧榜居苏轼列,岂期荐出少师门!”两句,通过将自己与历史上的文豪苏轼并列,以及被推荐出自少师门下,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认可与自豪,同时也流露出对获得高官赏识的意外与惊喜。
“老才入彀惊知遇,庆值悬弧睹圣恩。”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书生虽年长但才华横溢,此次得遇知音,内心激动不已。同时,正值自己五十岁生日,能受到皇帝的恩赐,更是荣幸之至。
最后,“闭阁悄然无贺客,数株桃李照庭轩。”以静谧的场景结束全诗,书生在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喜悦时,并没有迎来众多宾客的祝贺,只有庭前的几株桃李陪伴左右,象征着他的淡泊与内敛,同时也寓意着他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书生在获得重要机遇后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活质朴美好的追求。
轩裳定浮云,于人竟何得。
不如饱诗书,颇似勤播植。
丰凶纵有时,穮蓑无倦色。
会须酬高廪,何用遽枉尺。
我观徐夫子,六艺自警饬。
肯回少年驾,闭户志匪石。
弹冠岂不好,恐遂林泉隔。
一朝堕世网,顿判云间翮。
曲高和自寡,得丧相什伯。
愿子保岁寒,功名当远索。
俯首簿书间,聊将逃遣谪。
醉看湘山二十春,杖藜疾趋旋路尘。
儿童拍手呼不住,并行磨之不怒瞋。
人间祸福本无象,引手按之如有神。
草鞋不踏公卿门,术中玉石两俱焚。
不知世上有憎爱,一味但觉山林尊。
得钱行沽付一醉,儿啼妻号了不闻。
孔仲山为阿里卒,吴门亦藏梅子真。
何年笑跨紫云去,举手山头谢世人。
上马复下马,羸躯不暂停。
铃声今古道,柳色短长亭。
乱石波翻雪,洪崖岫破青。
羊归沿绝壁,鹿饮入寒汀。
两岸浑遮月,中天略见星。
云来通玉垒,江去背沧溟。
春少花难折,霜多叶易零。
爱山犹著物,畏栈未忘形。
事业知安在,艰危已备经。
宦游方此始,何日遂鸿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