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野人求诗》
《张野人求诗》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醉看湘山二十春,杖藜疾趋旋路尘。

儿童拍手呼不住,并行磨之不怒瞋。

人间祸福本无象,引手按之如有神。

草鞋不踏公卿门,术中玉石两俱焚。

不知世上有憎爱,一味但觉山林尊。

得钱行沽付一醉,儿啼妻号了不闻。

孔仲山为阿里卒,吴门亦藏梅子真。

何年笑跨紫云去,举手山头谢世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张野人的隐士形象,他与世无争,醉心于自然山水之间。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细节,展现了这位隐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

首句“醉看湘山二十春”,开篇即以“醉”字点明了主人公的放逸生活状态,他以酒为伴,沉浸于湘山的美景之中,度过了一段漫长的时光。接着,“杖藜疾趋旋路尘”描绘了他行走山间的情景,虽步履匆匆,却也自在洒脱,不为尘世所累。“儿童拍手呼不住,并行磨之不怒瞋”则通过孩子们的反应,侧面表现了张野人与世无争、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人间祸福本无象,引手按之如有神”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张野人对世间事物的超然态度,他认为人间的喜怒哀乐、荣辱得失都无定形,他能够洞察其中的奥秘,仿佛拥有某种超凡的力量。而“草鞋不踏公卿门,术中玉石两俱焚”则表明他不慕权贵,不为世俗所动,对待事物能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不知世上有憎爱,一味但觉山林尊”表达了张野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他似乎已经超越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将自己完全融入了大自然之中。“得钱行沽付一醉,儿啼妻号了不闻”则体现了他的洒脱与超脱,即使面对家庭琐事,也能泰然处之,不为所扰。

最后,“孔仲山为阿里卒,吴门亦藏梅子真。何年笑跨紫云去,举手山头谢世人”四句,通过引用古代贤士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张野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形象。他如同古代的隐士一般,最终可能也会像他们一样,选择远离尘嚣,逍遥于天地之间。

整首诗通过对张野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以及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与批判。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答桂阳朱则之欧启河得白石壁澄潭作仰泉楼喜而赋之二首·其一

白石映心白,临潭千仞高。

崖头撒手去,著步得无牢。

(0)

丁未元旦居樵立四不出关吟

美景与良朋,月白仍风清。

出王及游衍,是谓与天行。

(0)

出山

天地何心任往还,一春才得半春闲。

若非经济吾儒事,明道何如更出山。

(0)

庚午除夕写怀二首·其一

碌碌天涯走只身,一生行止任天真。

极知直道难容世,敢更低头学媚人。

天地几翻成又败,龙蛇须看蛰还伸。

茫茫世路无知己,欲访渔翁楚水滨。

(0)

谒范文正公祠

停骖道左谒公祠,读尽磨崖想旧时。

终岁庙堂无驻足,百年功业竟西陲。

事方诸葛人犹讶,世不商周我自知。

千载汗青如日月,祇缘夷简半公私。

(0)

对雪二首·其二

入户溶溶落,飘帘片片轻。

乍疑留鹤毳,错认剪鹅翎。

著物无声臭,淩空似战争。

楼台曾引望,诗思满江城。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