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谷城山,祇谒黄石祠。
偶展瓣香敬,遽兴千载思。
忆当秦运否,天地发杀机。
龙蛇起平陆,靖者当属谁。
惟公挺灵异,治乱能前知。
圮下书一篇,文义何奥奇。
子房获亲授,竟为帝者师。
汉兴仇已复,勋业高巍巍。
后来握兵人,遵用靡敢违。
功效著千古,岂但被当时。
圣朝重褒祀,春秋陈礼仪。
神灵谅昭假,赐福无终期。
晨登谷城山,祇谒黄石祠。
偶展瓣香敬,遽兴千载思。
忆当秦运否,天地发杀机。
龙蛇起平陆,靖者当属谁。
惟公挺灵异,治乱能前知。
圮下书一篇,文义何奥奇。
子房获亲授,竟为帝者师。
汉兴仇已复,勋业高巍巍。
后来握兵人,遵用靡敢违。
功效著千古,岂但被当时。
圣朝重褒祀,春秋陈礼仪。
神灵谅昭假,赐福无终期。
此诗《黄石公祠》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通过对谷城山上的黄石祠的描绘与追思,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张良的崇敬之情。诗中以晨登谷城山开篇,引出对黄石祠的拜谒,随即展开对张良生平的追忆与思考。
“祇谒黄石祠”一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即前往拜谒黄石祠,表达对张良的敬仰。接下来,“偶展瓣香敬,遽兴千载思”,诗人通过展示香火,引发了对千载历史的深思,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紧密相连。
“忆当秦运否,天地发杀机。龙蛇起平陆,靖者当属谁。”这几句诗回顾了秦朝末年动荡的历史背景,暗示了张良在乱世中的角色与作用。诗人巧妙地将“龙蛇”比喻为英雄豪杰,表达了对张良在乱世中崛起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对和平时期领导者归属的疑问。
“惟公挺灵异,治乱能前知。圮下书一篇,文义何奥奇。”诗人赞美张良的非凡智慧和预见能力,提到他撰写的一篇著作,其内容深奥奇特,体现了张良思想的深刻性。
“子房获亲授,竟为帝者师。”这里指出了张良与刘邦的关系,以及他在刘邦称帝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张良作为帝王之师的角色。
“汉兴仇已复,勋业高巍巍。”诗人回顾了汉朝建立后,张良功勋卓著的事实,表达了对张良历史贡献的高度评价。
“后来握兵人,遵用靡敢违。”这一句指出后世将领遵循张良的策略,不敢违背,进一步强调了张良策略的深远影响。
“功效著千古,岂但被当时。”诗人总结了张良的影响超越了时代,其功绩将永远铭记于史册。
“圣朝重褒祀,春秋陈礼仪。”表明了当代朝廷对张良的尊崇,每年春秋时节举行祭祀仪式,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与尊重。
“神灵谅昭假,赐福无终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张良神灵的尊敬,相信其给予的福祉将永无止境,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历史回顾,展现了对张良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智慧与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
濛濛未许斜阳透。荡参差、一片縠纹微绉。
闲煞小银钩,度困人长昼。
看尽落花飞尽絮,任几处、莺声轻溜。依旧。
此好景良辰,也能消瘦。
多少苦雨酸风,障游蜂不入,晴丝难逗。
云晴曲房深,听辘轳银甃。
隔住红灯花外影,清露下、香浓金兽。偏又。
到月照流黄,夜凉时候。
情网丝丝绾。问花神、飘香坠粉,是谁分判。
才见花开花又落,不念惜花人惋。
禁不得、猛风吹断。
总有游魂知旧路,奈匆匆、短劫韶光换。
空怅望,海山远。
优昙那许常相伴,照慈帏、残灯尚在,梦回不见。
十二碧城缥缈处,去去来来如幻。
倩好手、图成小卷。
尘世自生烦恼障,暮年人、咄咄书空唤。
司花史,瑶池畔。
洞门深锁,烟霞苍苍,不断松杉翠。
芝田采遍,玉颜常驻,何曾落齿。
海上当年,羽衣宝髻,凤箫闲吹。
记蓬莱旧景,餐花饮月,经多少,仙家事。
渺渺长途无际。
笑世间、临歧挥泪、清风两袖,飘然到处,此生如寄。
七十年华,双眸炯炯,照人姿媚。
信谷神不死,逍遥物外,一瓢云水。
秋天凋万卉。但老圃寒花,亭亭霜里。
三径初开,绿杞青松相倚。
崇兰同吐秀,问孰肯、忘忧遗世。
衰柳畔,采采芳华,柴桑新里。重阳风日美。
正载酒高吟,晚霞成绮。遥对南山,金蕊斑斓铺地。
煌煌清露满,摘在手、浸来杯底。扶杖去。
明日篱边,落英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