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风吹沙昏,天低雪将至。
晡度滹沱水,骑入隆兴寺。
结阿层栏转,嵬阁当空企。
平当金像面,下临欲无地。
伏听惊飙响,缓送飞鸟坠。
回首诸天外,苍然向幽冀。
自从隋唐来,恒州几镇帅。
毂绾太行口,旌麾委儿戏。
颇怀宋艺祖,亲揽六龙辔。
方释晋阳围,回出土门骑。
山海近英盼,渤碣在指臂。
图黯隆准颜,阶存刻石记。
黄士蔽贤愚,万古一幽翳。
冥冥止观理,漠漠浮生事。
何为李匡威,独下登高泪。
烈风吹沙昏,天低雪将至。
晡度滹沱水,骑入隆兴寺。
结阿层栏转,嵬阁当空企。
平当金像面,下临欲无地。
伏听惊飙响,缓送飞鸟坠。
回首诸天外,苍然向幽冀。
自从隋唐来,恒州几镇帅。
毂绾太行口,旌麾委儿戏。
颇怀宋艺祖,亲揽六龙辔。
方释晋阳围,回出土门骑。
山海近英盼,渤碣在指臂。
图黯隆准颜,阶存刻石记。
黄士蔽贤愚,万古一幽翳。
冥冥止观理,漠漠浮生事。
何为李匡威,独下登高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姚鼐在隆兴寺阁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开篇“烈风吹沙昏,天低雪将至”以强烈的自然景象起笔,渲染出一种肃穆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晡度滹沱水,骑入隆兴寺”,诗人骑马穿越滹沱河,进入隆兴寺,引出对这座寺庙的描写。
“结阿层栏转,嵬阁当空企。平当金像面,下临欲无地。”描述了寺阁的雄伟壮观,层层栏杆环绕,阁楼高耸入云,仿佛直插天空。金像映照着平地,下方则仿佛深不见底,营造出一种既庄严又神秘的气氛。
“伏听惊飙响,缓送飞鸟坠。”诗人静听风声,感受自然的力量,同时观察飞鸟缓缓坠落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动态与静谧并存的对比。
“回首诸天外,苍然向幽冀。”诗人回望远方,感受到一种深远而苍茫的意境,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接下来,“自从隋唐来,恒州几镇帅。”诗人回顾历史,提到自隋唐以来,恒州经历了多次更迭的镇守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毂绾太行口,旌麾委儿戏。”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形容镇守者如同掌控太行山口的车轮,但最终却如同儿戏般轻易被取代,体现了权力的无常。
“颇怀宋艺祖,亲揽六龙辔。方释晋阳围,回出土门骑。”诗人怀念宋太祖赵匡胤,他亲自驾驭六龙,解救了晋阳之围,显示出英雄的气魄和决断力。
“山海近英盼,渤碣在指臂。”山海近在眼前,渤碣(渤海和碣石)似乎触手可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
“图黯隆准颜,阶存刻石记。”描绘了隆兴寺阁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印记,暗喻着岁月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
“黄士蔽贤愚,万古一幽翳。”黄土覆盖着贤人和愚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留下了深深的阴影,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最后,“冥冥止观理,漠漠浮生事。何为李匡威,独下登高泪。”诗人感慨于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引用李匡威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个人命运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历史人物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