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酒饮方醺,登高欲卧云。
避灾桓处士,落帽孟参军。
老眼悲秋景,衰颜逐夕曛。
茱萸花未插,为怅雁离群。
菊酒饮方醺,登高欲卧云。
避灾桓处士,落帽孟参军。
老眼悲秋景,衰颜逐夕曛。
茱萸花未插,为怅雁离群。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登高饮酒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深沉的情感。首句“菊酒饮方醺”,以“菊酒”点明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通过“饮方醺”描绘出饮酒时微醺的状态,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登高欲卧云”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还通过“欲卧云”的想象,赋予了画面以飘逸和超脱之感。
“避灾桓处士,落帽孟参军”两句,运用典故,借桓温和孟嘉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桓温在重阳节时曾因饮酒过度而落帽,孟嘉则因醉酒而帽子脱落,这两则故事都与重阳节相关联,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可能在节日中有所放纵,但又不失风雅。
“老眼悲秋景,衰颜逐夕曛”则是对诗人年岁渐长、岁月流逝的感慨。面对秋天的景色,诗人不禁生发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而自己的面容也随着夕阳的余晖而显得更加苍老。这种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丰富性。
最后,“茱萸花未插,为怅雁离群”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配饰,象征着驱邪避凶,而“未插”则暗示了诗人未能完成这一传统习俗,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同时,“雁离群”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亲友的思念,或是对孤独生活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深刻体验和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