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风烟接混茫,今朝紫翠插青苍。
此心元自通天地,可笑灵宫枉炷香。
昨日风烟接混茫,今朝紫翠插青苍。
此心元自通天地,可笑灵宫枉炷香。
这首诗由宋代朱熹所作,名为《马上举韩退之话口占》。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象的转变与个人心境的感悟。
首句“昨日风烟接混茫”,以“混茫”形容昨日的景象,给人以模糊、混沌之感,仿佛是大雾弥漫,视线难以穿透。这句通过对比昨日的朦胧与今日的清晰,营造了一种时间流转、景象更迭的氛围。
次句“今朝紫翠插青苍”,则描绘了今日的景象,以“紫翠”形容山色的美丽,既有深邃的紫色,又有鲜亮的绿色,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色彩斑斓。而“插青苍”则形象地表现了山峰直插云霄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高远、清新的感觉。
后两句“此心元自通天地,可笑灵宫枉炷香”,则是诗人对自身心境的抒发。前一句“此心元自通天地”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的心灵与天地万物相通,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心灵能够超越物质世界,与宇宙万物相联系。后一句“可笑灵宫枉炷香”则是一种反讽,意为那些追求外在形式上的宗教仪式或信仰的人们,实际上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和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显得有些可笑。这里暗含了对内心修行和外在形式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比形式上的仪式更为重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心境的反思,展现了朱熹对于自然、宇宙以及人类心灵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梁苑吟新,高阳饮散,玉容寂寞妆楼。
故人应念我,折赠水晶球。
不须倩、东风说与,吹箫云路,解佩江流。
似天涯、邂逅相逢,低问东州。
为花更醉,细挼香、酒面酥浮。
记桥月同看,帘风共笑,仙枕曾游。
无奈乍晴还雨,江天暮、飞絮悠悠。
莫先教偷取,春归满地清愁。
玉梅吹霁雪,觉和气、满南州。
更连夕晴光,一番小雨,朝霭全收。
人情不知底事,但黄童白叟总追游。
驾海千寻彩岫,涨空万点星球。风流。秀色明眸。
金莲步、度轻柔。任往来燕席,香风引舞,清管随讴。
何曾见痴太守,已登车、去也又迟留。
人似多情皓月,十分照我当楼。
单衾寒引画龙声。雨初晴。月微明。
竹外溪边,低见一枝横。
澹月疏花三四点,尚春浅,早相看、似有情。
夜来袖冷暗香凝。恨半销,酒半醒。
靓妆照影,未忺整、雪艳冰清。
只恐不禁、愁绝易飘零。
待得南楼三弄彻、君试看,比从前、更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