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二更初,海上涌出白蟾蜍。
圆于止水悬金镜,阙若清冰碎玉壶。
黑处山河还复正,明边桂树不曾枯。
中庭额塌泥沙拜,虮虱微臣本姓卢。
四月十五二更初,海上涌出白蟾蜍。
圆于止水悬金镜,阙若清冰碎玉壶。
黑处山河还复正,明边桂树不曾枯。
中庭额塌泥沙拜,虮虱微臣本姓卢。
这首诗描绘了月食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食过程中月亮从满月逐渐变为缺月的过程。首句“四月十五二更初”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暗示了月食发生的特定时刻。接着,“海上涌出白蟾蜍”运用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白蟾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食开始时月亮的形态。
“圆于止水悬金镜,阙若清冰碎玉壶”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前一句“圆于止水悬金镜”形容月亮如同静止水面中悬挂的金色镜子,强调了月食初期月亮的圆满与明亮;后一句“阙若清冰碎玉壶”则通过破碎的玉壶比喻月亮逐渐被遮蔽的部分,暗示了月食的进行。
“黑处山河还复正,明边桂树不曾枯”这两句继续描绘月食过程中的景象,通过“黑处”与“明边”的对比,表现了月食中月亮被遮挡与未被遮挡部分的鲜明对比,同时也暗示了月食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相对有限。
最后,“中庭额塌泥沙拜,虮虱微臣本姓卢”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比作“虮虱微臣”,表达了对月食这一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同时,“中庭额塌泥沙拜”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庭院中面对月食时的虔诚姿态,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敬畏与崇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食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宇宙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