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有凤从千仞下,更无虎守九重门。
拔茅初喜仕途泰,起蕝乃知皇帝尊。
便有凤从千仞下,更无虎守九重门。
拔茅初喜仕途泰,起蕝乃知皇帝尊。
这段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所作,摘自其《七十九吟十首》中的第三首。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权力变迁的深刻洞察和无奈情绪。
"便有凤从千仞下,更无虎守九重门。"
这里的“凤”与“虎”分别象征着君子与英雄,通常而言,它们应当守护朝廷的尊贵与权威。但在这句诗中,“凤”已然飞落,意味着正直之士不再被重用;“虎”也不复存在,表明英雄无处容身。九重门是皇宫的代称,这里指出皇帝周围空有高墙深院,却失去了真正守护者。
"拔茅初喜仕途泰,起蕝乃知皇帝尊。"
“拔茅”和“起蕝”都是比喻,一般用于形容人事变动,如同草木的生长变化一样不可预测。在这里,“拔茅”意味着仕途顺利,初时还以为是好事;而“起蕝”则是在皇帝权威之下方知晓到真正的尊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政变迁的无常和自己的仕途经历所带来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四句诗流露出一种政治失意与个人的无力感。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官场上英雄末路、正直之士被弃的凄凉图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个人对于权力游戏的冷静观察和内心的悲哀。
忆作同门友,承明奉直庐。
禁闱人自异,休浣迹非疏。
珥笔金华殿,三朝玉玺书。
恩光荣侍从,文彩应符徐。
青眼真知我,玄谈愧起予。
兰卮招促膝,松砌引长裾。
丽日流莺早,凉天坠露初。
前山临紫阁,曲水眺红蕖。
谁为音尘旷,俄惊岁月除。
风波移故辙,符守忽离居。
济物阴功在,分忧盛业馀。
弱翁方大用,延首迟双鱼。
云景含初夏,休归曲陌深。
幽帘宜永日,珍树始清阴。
迟客唯长簟,忘言有匣琴。
画披灵物态,书见古人心。
芳草多留步,鲜飙自满襟。
劳形非立事,潇洒愧头簪。
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
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重到京华旧游处,春风佳丽好盘桓。
达人旷迹通出处,每忆安居旧山去。
乞身已见抗疏频,优礼新闻诏书许。
家法遥传阙里训,心源早逐嵩丘侣。
南史编年著盛名,东朝侍讲常虚伫。
角巾华发忽自遂,命服金龟君更与。
白云出岫暂逶迤,鸿鹄入冥无处所。
归路依依童稚乐,都门蔼蔼壶觞举。
能将此道助皇风,自可殊途并伊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