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河冠盖日相仍,万井萧条思不胜。
淮水建瓴嗟下邑,汉家沉璧护诸陵。
禹功四载今何赖,贾策三条晚见称。
疏凿更须平土颂,能歌瓠子亦中兴。
行河冠盖日相仍,万井萧条思不胜。
淮水建瓴嗟下邑,汉家沉璧护诸陵。
禹功四载今何赖,贾策三条晚见称。
疏凿更须平土颂,能歌瓠子亦中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在淮阴巡视水利工程时所作,表达了对古代治水伟业的感慨与反思。
首联“行河冠盖日相仍,万井萧条思不胜”,描绘了巡视河道时,官吏们连续不断地前行,而沿途的村落却显得荒凉冷清,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思绪。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将官府的忙碌与民间的萧条形成鲜明对照,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颔联“淮水建瓴嗟下邑,汉家沉璧护诸陵”则转向对历史的回顾。淮水边的小城令人叹息,汉朝曾在这里留下祭奠先人的痕迹,通过“沉璧”这一细节,展现了古代帝王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国家传统的重视。此处暗含对当下治理效能的反思。
颈联“禹功四载今何赖,贾策三条晚见称”是对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和后世智者贾谊的颂扬。大禹治水四载,成就了千古美名;贾谊提出的三条治水策略虽晚被称道,也体现了对古代智慧的追忆与敬佩。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治水成就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治水工作的期待。
尾联“疏凿更须平土颂,能歌瓠子亦中兴”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认为,治理土地、疏通河流的工作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支持,就像古代的瓠子(即瓠瓜)之歌一样,成为国家复兴的象征。这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善民生、促进国家发展的热切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治水伟业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当前治水工作的关注与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国家发展的关切。
细响残蛩,傍灯前、似说深秋怀抱。
怕上翠微,伤心乱烟残照。
西湖镜掩尘沙,翳晓影、秦鬟云扰。
新鸿,唤凄凉、渐入红萸乌帽。江上故人老。
视东篱秀色,依然娟好。晚梦趁、邻杵断,乍将愁到。
秋娘泪湿黄昏,又满城、雨轻风小。闲了。
看芙蓉、画船多少。
宴兰溆,促奏丝萦管裂飞繁响。
似汉宫人去,夜深独语,胡沙凄哽。
对雁斜玫柱,琼琼弄月临秋影。
凤吹远,河汉去杳,天风飘冷。泛清商竟。
转铜壶敲漏,瑶床二八青娥,环佩再整。
菱歌四碧无声,变须臾、翠翳红暝。
叹梨园、今调绝音希,愁深未醒。
桂楫轻如翼,归霞时点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