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金刚经呈李公印正》
《读金刚经呈李公印正》全文
明 / 宋登春   形式: 古风

籍草坐环堵,暂诵金仙辞。

香云流户牗,蔬水静斋厨。

冥心契玄奥,晨暮忘饥劬。

有为非妙法,无往即真如。

河沙喻天地,缘业开群愚。

我本素心人,担囊来海隅。

青莲李居士,而有维摩姿。

随处给孤园,印正灭狐疑。

白首惜归晚,曹溪路匪迷。

(0)
鉴赏

此诗《读金刚经呈李公印正》由明代诗人宋登春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阅读《金刚经》时的心境与感悟,以及对李公的敬仰之情。

首句“籍草坐环堵”,描绘了诗人坐在简陋的草地上,周围是简朴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暂诵金仙辞”,点明了诗人正在诵读《金刚经》,这是一本佛教经典,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智慧。

“香云流户牗,蔬水静斋厨”两句,通过香气弥漫的空气和清静的斋厨,进一步渲染了诵经时的清净与祥和。诗人似乎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冥心契玄奥,晨暮忘饥劬”表达了诗人深入思考,与佛法的高深境界相契合,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和日常生活的劳苦,体现出对佛法的虔诚与沉浸。

“有为非妙法,无往即真如”这两句是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法门不在于外在的作为,而是在于内心的真实与纯净,即“真如”。

“河沙喻天地,缘业开群愚”以河沙比喻天地的广阔与复杂,暗示佛法的广大与深远,能够开启众生的智慧,摆脱迷惑。

“我本素心人,担囊来海隅”表明诗人原本就是一颗清净之心,不远万里来到海边,寻求佛法的真理。

“青莲李居士,而有维摩姿”将李公比作青莲居士(即唐代诗人王维),并称赞他具有维摩诘(佛教中的一位菩萨)的风姿,表达了对李公的崇敬之情。

“随处给孤园,印正灭狐疑”说明李公如同佛陀在给孤独园讲法一样,随时随地为他人解答疑惑,传递佛法的真理,使人心中的疑惑得以消除。

最后,“白首惜归晚,曹溪路匪迷”表达了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珍惜能与李公相遇的机会,不会迷失在佛法的道路上。

整首诗通过对阅读《金刚经》的体验和对李公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智慧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李公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作者介绍

宋登春
朝代:明

真定府新河人,字应元,号海翁,晚号鹅池生。少能诗,善画。嗜酒慕侠,能骑射。年三十,以妻子儿女五人皆死,弃家远游。晚居江陵,知府徐学谟甚敬礼之。后游石首受辱,遂披发为头陀,不知所终。一说于万历十七年离徐学谟家,泛舟钱塘,投江死。有《鹅池集》、《燕石集》。
猜你喜欢

点绛唇 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0)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知己一人谁是?
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0)

水调歌头 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0)

琵琶仙 中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0)

浪淘沙 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
任将蠡测笑江湖。
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
竿拂珊瑚。
桑田清浅问麻姑。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0)

虞美人 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