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柳似衰容,高花忽数重。
红光荡人意,清露湿芙蓉。
秾丽秋深见,攀翻木末逢。
便疑江濯锦,不是隰游龙。
寒倚惊裙溅,云归悄梦踪。
霜风多意思,残日挂高舂。
岸柳似衰容,高花忽数重。
红光荡人意,清露湿芙蓉。
秾丽秋深见,攀翻木末逢。
便疑江濯锦,不是隰游龙。
寒倚惊裙溅,云归悄梦踪。
霜风多意思,残日挂高舂。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岸边的美丽景象,以芙蓉花为中心,展现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细腻的情感体验。
首句“岸柳似衰容”,以柳树的衰败之态开篇,暗示季节的更迭,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高花忽数重”一句,通过描写高处的花朵,不仅突出了芙蓉花的高洁与繁盛,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红光荡人意,清露湿芙蓉”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红光与清露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芙蓉花在阳光下鲜艳夺目的美,又描绘了夜晚露水滋润下的宁静与清新,赋予了画面动态与静态的和谐统一。
“秾丽秋深见,攀翻木末逢”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芙蓉花的描绘,不仅强调了其在深秋时节的浓艳之美,还通过“攀翻木末”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探索与追求。
“便疑江濯锦,不是隰游龙”两句,将芙蓉花与江边的锦缎、游龙相比较,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表达了诗人对芙蓉花独特魅力的赞叹。
“寒倚惊裙溅,云归悄梦踪”描绘了芙蓉花在寒风中的姿态,以及云朵归隐的宁静场景,通过“惊裙溅”和“悄梦踪”这两个细节,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霜风多意思,残日挂高舂”以霜风和残阳作为背景,不仅渲染了秋日的凄美,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刻理解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岸边芙蓉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坚韧,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情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长风吹裂碧云堆,捲取银河泻下来。
雨搅犀潭千尺浪,烟遮龙窟一声雷。
松翁偃盖岩隈立,猿女穿萝洞里回。
旧事兰亭好拈出,婆娑溪曲共流杯。
天生神物非偶然,此龟不知今几年。
世传一尾直百岁,计应生在晋魏前。
长江不挂豫且网,得来佳处游林泉。
穹然苍甲大如屋,欲负三山翔群仙。
奇宫偶卦天地位,爻画夐出大易先。
惟昔宁王重为宝,閟藏欲永万世传。
今兹此宝世莫识,但爱金字毛绿鲜。
仰视朝阳俯引气,一闭千息常绵绵。
默然无言观物化,寿比彭篯犹更贤。
阴阳灵变固莫测,时或轻举来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