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世犹存救世心,深山相遇不知名。
岩前时得丹砂粒,云里尝闻玉杵声。
汩汩流光愁易促,冥冥浊劫苦难清。
如何为我开灵鼎,遍使苍生病骨轻。
超世犹存救世心,深山相遇不知名。
岩前时得丹砂粒,云里尝闻玉杵声。
汩汩流光愁易促,冥冥浊劫苦难清。
如何为我开灵鼎,遍使苍生病骨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洁的修炼者,在深山中寻找长生不老的仙丹,并且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人炼丹得道的景仰和自己为民解忧的愿望。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朴素而充满哲理。
首句“超世犹存救世心”直接点出了主题,即诗人对那些超越世俗、留下救世之心的前人的敬仰。接着,“深山相遇不知名”则描绘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诗人在深山中与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人物相遇,这个人物很可能是一个修炼成道的仙人。
“岩前时得丹砂粒,云里尝闻玉杵声”两句具体描写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体验。岩前偶尔得到几颗仙丹(丹砂粒),云里似乎听到了用玉制成的杵(用于捣药或炼丹)发出的声音,这些都是修炼者追求长生不老的象征。
“汩汩流光愁易促,冥冥浊劫苦难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世间苦难深感忧虑。汩汩的流光可能是指生命的脆弱,而浊劫(混沌的世道)之苦,则是世人的共同命运。
最后两句“如何为我开灵鼎,遍使苍生病骨轻”则是诗人对于救世之心的呼唤和期盼。他希望能够得到一份开启智慧的灵丹,以此帮助所有生灵减轻病痛和苦难。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透露出他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