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挂榜山步至黄塘》
《从挂榜山步至黄塘》全文
明 / 郑学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十里黄塘路,青鞋信杖藜。

沙回笼岸尽,山迥羃云低。

衰草寒螀歇,荒榛暮鸟啼。

野桥清浅处,疑涉浣花溪。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徒步行走于自然之中的旅程,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流露。

首句“十里黄塘路,青鞋信杖藜”,开篇即点明了行走的地点与方式,以“十里”形容路程之长,以“黄塘路”勾勒出道路的特色,而“青鞋信杖藜”则生动地展现了行者的装束与姿态,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位穿着青鞋、手持藜杖的旅人,在这条黄塘路上缓缓前行的场景。

接着,“沙回笼岸尽,山迥羃云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色。沙岸曲折回环,直至消失在视线尽头;远处的山峦在轻纱般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层次分明,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这里运用了“笼”和“羃”这两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沙岸与云雾的动态感,使画面更加生动。

“衰草寒螀歇,荒榛暮鸟啼”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地面与天空。衰败的草地与鸣叫的寒螀(即蝉)形成对比,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消逝。而荒芜的榛木丛中,暮色中传来鸟儿的啼鸣,既增添了环境的寂寥感,也赋予了画面以生机与活力。

最后,“野桥清浅处,疑涉浣花溪”,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看到了一座清澈见底的小桥,心中不禁生出联想,仿佛踏上了那条传说中的浣花溪,引人遐想。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致,还通过“疑涉”二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漫步于山水之间的独特感受与内心世界。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诗人的深情。

作者介绍

郑学醇
朝代:明   字:承孟   籍贯:广东顺德

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猜你喜欢

挽陈德山·其四

一饭斋僧具百珍,千金布地不辞贫。

庭前老树曾生耳,多少虚消信施人。

(0)

送六幻师归珠崖东山·其五

多异山中白额虎,龙池池上赤梢鱼。

相逢为致殷勤意,别后枯禅已废书。

(0)

初住大通寄华林法属

偶寻江介宿荒庵,回首城中见盍簪。

烟雨有时迷穗石,风波无路阻鹅潭。

木鸡老去慵司晓,白雁秋来早向南。

家在华林归未得,欲酬恩遇愧同参。

(0)

螺峰晚望

岫云高去雁低飞,竹杖扶身上翠微。

带露摘茶香湿袖,入林收栗棘牵衣。

经旬鸟道生苔藓,昨夜螺岩老蕨薇。

独立孤峰人不见,一声吹角老僧归。

(0)

丹霞十二咏·其七镜沼荷花

春雨迟开白藕花,看花人早入丹霞。

磨砖作镜成双沼,习坎兼山总一家。

十丈如船归玉井,半空和月印金沙。

老僧久在山中住,待剪荷裳度岁华。

(0)

过何太占南塘

南塘春雨客来稀,一个閒僧到竹扉。

乔木不随沧海变,野鸥长傍水亭飞。

榄峰晚色青千叠,槐岸新阴绿一围。

便向居亭问祗树,隔溪遥指钓鱼矶。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