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迟开白藕花,看花人早入丹霞。
磨砖作镜成双沼,习坎兼山总一家。
十丈如船归玉井,半空和月印金沙。
老僧久在山中住,待剪荷裳度岁华。
春雨迟开白藕花,看花人早入丹霞。
磨砖作镜成双沼,习坎兼山总一家。
十丈如船归玉井,半空和月印金沙。
老僧久在山中住,待剪荷裳度岁华。
这首明代成鹫所作的《丹霞十二咏(其七)镜沼荷花》,描绘了一幅春雨初歇,白藕花开,看花之人步入丹霞之景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首句“春雨迟开白藕花”,以“春雨”为背景,点明季节与天气,暗示着雨水的滋润使得白藕花迟缓而美丽地绽放。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生命的缓慢生长与等待之美。
“看花人早入丹霞”一句,将人物引入画面,通过“早入”二字,表现了看花人的急切与热情,同时也暗示了丹霞的神秘与吸引。丹霞在这里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述,更象征着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接下来,“磨砖作镜成双沼,习坎兼山总一家”两句,运用了比喻与象征的手法,将镜沼比作磨出的镜子,反映出诗人对镜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思考。同时,“习坎兼山总一家”则表达了宇宙万物相互联系、和谐共存的理念,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万物一体”思想。
“十丈如船归玉井,半空和月印金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镜沼荷花的壮丽景象。十丈长的荷花如同船只般漂浮于玉井之上,与半空中映照的月光、金沙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梦幻般的意境。
最后,“老僧久在山中住,待剪荷裳度岁华”两句,通过老僧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理解。老僧长久居住于山中,见证了四季更迭,通过剪取荷花作为衣裳,以度过岁月,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循环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镜沼荷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和谐共生、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