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洪少宰西岩袁都宪特丘放生小持船赋此却寄》
《九日洪少宰西岩袁都宪特丘放生小持船赋此却寄》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闻道重阳白社开,德云不在妙高台。

尽教鱼跃鸢飞去,识得长天秋水来。

贝叶肯和霜叶脱,昙花应傍菊花栽。

金钱不买陶潜醉,别有醍醐露一杯。

(0)
鉴赏

这首诗以“九日洪少宰西岩袁都宪特丘放生小持船赋此却寄”为背景,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诗中描绘了重阳佳节时分,白社聚会的场景,以及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闻道重阳白社开,德云不在妙高台”,点明了节日与聚会的主题,白社的开放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而“德云不在妙高台”则暗示了真正的道德与精神追求并非局限于外在的高台之上,而是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和谐。

颔联“尽教鱼跃鸢飞去,识得长天秋水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鱼跃鸢飞象征着生活的忙碌与变化,而“识得长天秋水来”则表达了诗人对平静与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强调了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心灵宁静的重要性。

颈联“贝叶肯和霜叶脱,昙花应傍菊花栽”,通过对比贝叶与霜叶、昙花与菊花,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命形态的美与短暂,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珍贵。贝叶与霜叶的对比,暗示了生命的坚韧与脆弱并存;昙花与菊花的搭配,则象征着美好与永恒的结合。

尾联“金钱不买陶潜醉,别有醍醐露一杯”,以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真正精神满足的追求,即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而非物质财富所能带来的短暂欢愉。醍醐露象征着精神上的滋养与启迪,强调了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精神富足的向往。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渡江

山月欲落鸡始鸣,西兴埭上行人行。

争晓沙头候潮去,水乡八月秋风生。

海水东连浙江渡,灭没寒烟不知处。

潮平击鼓下中流,回看苍苍故陵树。

(0)

二月十五夜舟中望月

春光九十半虚过,锦瑟年华送绿波。

惆怅曲阿城畔月,照人催有别离多。

(0)

登西林寺塔同雪庵兄作

西林寺塔干云霄,盘空一气风萧萧。

抠衣纳级鼓残步,豁然开朗忘尘嚣。

九峰罗列如屏障,尺水春申在盆盎。

阿兄指点赤松溪,目极云烟不可状。

钟声隐隐脚底来,七重栏楯莲花台。

乃知西方象教力,能使俗念须臾灰。

市声鸦鹊都寂静,寰阓谁知有真境。

铃语频催归去来,夕阳已下青松顶。

(0)

登章江门城楼呈江岷樵廉访

突兀高城接上台,干重雉堞倚江开。

浙闽山向云中绕,章贡水从天际来。

想见适逢多难日,持危全仗济时才。

兴怀往昔情多少,聊坐高楼共举杯。

(0)

郾城和壁间韵·其一

华发愁潘令,穷途哭阮生。

南风吹梦处,昨夜到春明。

慷慨铜琶曲,凄凉锦瑟声。

聱隅成底事,俯仰愧时名。

(0)

入都·其七

一入都门已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

槐厅谬附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

傥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