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都门已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
槐厅谬附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
傥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一入都门已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
槐厅谬附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
傥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李鸿章所作的《入都》组诗中的第七首,表达了诗人进入京城后的感慨和心志。首句“一入都门已到家”描绘了诗人初到京城的既视感,仿佛回家一般,显示出对京城的亲近和归属感。次句“征人北上日西斜”则暗示了诗人身份的特殊,可能是作为官员或使者,此时正值傍晚。
第三句“槐厅谬附明经选”中,“槐厅”指朝廷官署,“谬附”表达谦虚,意为自己误入仕途,通过科举考试入选。“明经选”指明经科选拔,诗人自谦道自己并非科举正途出身。第四句“桂苑犹虚及第花”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身份,以“桂苑”象征科举及第的荣耀之地,而“犹虚”则表示这些荣誉尚未属于他。
第五句“世路恩仇收短剑”寓意在官场生涯中,诗人将放下个人恩怨,准备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短剑”象征着锐气与决心,暗示他将以理智和策略应对世事。第六句“人情冷暖验笼纱”则揭示出官场中人际关系的微妙,暗示人情冷暖难以捉摸,需要谨慎应对。
最后一句“傥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决心,除非有一天能拥有显赫的地位和荣归故里的风光,否则他不会轻易离开京城。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功名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揭示了官场的现实与诗人内心的抱负,展现了晚清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心态。
彼酒孰为之,湛然若天成。
为之非草草,纤悉中度程。
其香匹幽兰,色不减琼英。
采采白菊花,亦酌潭水清。
潭水取之源,择菊废枝茎。
我将飨明神,乃独以其精。
千里驰寄公,非将解公酲。
祝公百年寿,多益不为盈。
想公初饮时,莹彻颜微赪。
幽吟倚岩石,缓步睨层城。
爰闻在阴鹤,载叹出谷莺。
我闻至人心,万物莫足撄。
存亡漫忧喜,泛然若无情。
此理公得之,奚藉醪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