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序有代谢,卷舒惟其时。
达人戒止足,宠禄岂足縻。
结发事明君,誓竭股肱为。
服官历中外,积誉日以驰。
抚摩育群生,斩刈平诸夷。
文武时并用,岭海恬以熙。
宸衷眷劳绩,平土陟攸司。
累章不得谢,卧家复恳辞。
玺书重褒慰,廉退乃其宜。
舆夫并月俸,优老恩复滋。
桑榆延馀晖,山水发幽姿。
锄荒步层曲,抱杖临清池。
泉山诸老翁,还往良无期。
衣缨倾洛社,风流将在兹。
四序有代谢,卷舒惟其时。
达人戒止足,宠禄岂足縻。
结发事明君,誓竭股肱为。
服官历中外,积誉日以驰。
抚摩育群生,斩刈平诸夷。
文武时并用,岭海恬以熙。
宸衷眷劳绩,平土陟攸司。
累章不得谢,卧家复恳辞。
玺书重褒慰,廉退乃其宜。
舆夫并月俸,优老恩复滋。
桑榆延馀晖,山水发幽姿。
锄荒步层曲,抱杖临清池。
泉山诸老翁,还往良无期。
衣缨倾洛社,风流将在兹。
这首诗描绘了林公归隐后的宁静生活与高尚情操。诗人通过“四序有代谢,卷舒惟其时”表达了自然界的规律性与人的行为应遵循的自然法则。林公作为“达人”,深知“宠禄”并非长久之计,故而选择“戒止足”,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结发事明君,誓竭股肱为”展现了林公的忠诚与奉献精神,他自年轻便投身于国家事务,矢志不渝地为国家效力。“服官历中外,积誉日以驰”则说明了林公在官场上的卓越表现和广泛赞誉。
“抚摩育群生,斩刈平诸夷”体现了林公对人民的关怀与对边疆的治理,他致力于安抚百姓,平定外患,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统一。“文武时并用,岭海恬以熙”赞颂了林公文治武功并举,使得边远地区也得以安宁。
“宸衷眷劳绩,平土陟攸司”表明了皇帝对林公功绩的认可与赏识,委以重任。“累章不得谢,卧家复恳辞”描述了林公虽多次请求退休,但始终未能如愿。
“玺书重褒慰,廉退乃其宜”体现了皇帝对林公廉洁自律、退而不休品质的赞赏与肯定。“舆夫并月俸,优老恩复滋”展现了朝廷对退休官员的优待政策,以及对老年人的关怀。
最后,“桑榆延馀晖,山水发幽姿”描绘了林公晚年在山水间享受宁静生活的美好画面。“锄荒步层曲,抱杖临清池”则展现了他亲自耕作、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泉山诸老翁,还往良无期”表达了对老年朋友相聚的珍惜与不确定性。“衣缨倾洛社,风流将在兹”则赞美了林公如同古代洛阳社会中的风流人物,其高尚品格与影响力将永远流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林公归隐后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国家的忠诚奉献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退休官员的尊重与优待政策。
,古人有观灯之乐,故形之咏歌,今何所见而为之乎。
羲曰,姑写即景可也。
夜枕不寐,遂成韵语。
时予有子夏之戚,每无欢声,诘朝相见,而羲客*深闭逢三五。
不恨无歌舞。
天时人事总凄然。
只有隔*明月似当年。
老夫分外情怀恶。
无意寻行乐。
眼前触景是愁端。
*得岁寒生计在蒲
秋晚登临,渐古驿丹枫,初试霜信。
暝宿河桥,长记昼桡乘兴。
清夜载酒呼灯,向水面琵琶曾听。
想那时席上歌舞,多少旧家风韵。
茂陵投老惟多病。
好情怀、怎堪提省。
西风又动江湖梦,欢事今谁领。
重见纵有后期,怕吟袖、弓腰难认。
最恼人,沙上孤雁,落寒成阵。
及当道作者,盖俯念草木之味也五陵春色旧曾游。
翠娥讴。
锦缠头。
花落花开,不信有并州。
浅碧障泥红叱拨,柳桥外,满东风,无点愁。
近来近来双鬓秋。
心渐收。
情尚留。
底事底事递如许,身世沉浮。
何况年华,长向镜中羞。
才见那时帘外月,便想起,醉吹箫,罨昼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