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寺塔干云霄,盘空一气风萧萧。
抠衣纳级鼓残步,豁然开朗忘尘嚣。
九峰罗列如屏障,尺水春申在盆盎。
阿兄指点赤松溪,目极云烟不可状。
钟声隐隐脚底来,七重栏楯莲花台。
乃知西方象教力,能使俗念须臾灰。
市声鸦鹊都寂静,寰阓谁知有真境。
铃语频催归去来,夕阳已下青松顶。
西林寺塔干云霄,盘空一气风萧萧。
抠衣纳级鼓残步,豁然开朗忘尘嚣。
九峰罗列如屏障,尺水春申在盆盎。
阿兄指点赤松溪,目极云烟不可状。
钟声隐隐脚底来,七重栏楯莲花台。
乃知西方象教力,能使俗念须臾灰。
市声鸦鹊都寂静,寰阓谁知有真境。
铃语频催归去来,夕阳已下青松顶。
这首清代张氏的诗描绘了诗人登临西林寺塔的所见所感。首句“西林寺塔干云霄”展现了塔的高耸入云,接下来的“盘空一气风萧萧”则渲染了登塔时的风声,带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诗人“抠衣纳级鼓残步”,一步步登上台阶,心情逐渐开阔,忘却尘世喧嚣。
“九峰罗列如屏障,尺水春申在盆盎”运用比喻,描绘山峰排列有序,宛如屏障,而近处的小溪仿佛置于盆盎之中,显得格外生动。诗人与兄长雪庵指点远方的赤松溪,感叹景色之美难以言表。
“钟声隐隐脚底来,七重栏楯莲花台”通过钟声和建筑细节,进一步强化了佛寺的庄严肃穆,以及佛法的深远影响。“乃知西方象教力,能使俗念须臾灰”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领悟,认为佛法能瞬间消除世俗杂念。
最后两句“市声鸦鹊都寂静,夕阳已下青松顶”以环境的静谧和夕阳西下之景,再次强调了西林寺塔为一个远离尘世的清净之地,唤起人们回归自然和内心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塔的体验,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宗教意蕴,展现出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兴癈本天运,辅成见人庸。
舆地久以裂,车书会当同。
先帝昔在御,如日行虚空。
六合仰照耀,一方顾颛蒙。
授钺得人杰,止戈代天工。
铁马浮度江,坐收破竹功。草木纷震动,山川变鸿?。
地利不复险,金城何足攻。
市靡易肆忧,兵无血刃红。
孰能年岁间,伐国究始终。
老稚感再生,遗黎忘困穷。
归来一不取,匹马走北风。
九域自此一,益见圣世崇。
大哉先帝仁,允矣丞相忠。
嗟我始弱冠,弗获拜此公。
作颂歌元勋,因之写吾衷。
重重叶叶,又椰心一片,穿成双蝶。
灰杂乌爹添多少,要取津红如血。
枣子皮甜,玉儿心白,细嚼成琼屑。
妃唇甘滑,带脂安得常啮。
中酒更进金柈,兼探红袖,香爱氤氲绝。
玉女天浆如水涌,渣滓教君都咽。
紫穗三花,绿房千子,会向朱崖掇。
园园都买,不愁黎女来夺。
秋士心情,女儿节物,恹恹愁坐,绿樽虽满何心劝。
帝京此夜,镂枣成斑,煎酥凝兽,题糕才健。
麝帕纷贻,绣旗细袅,点缀侯门宴。
正新晴、恣游赏,天气不寒不暖。閒算。
去年九日,有人楼上,笑摘黄花,斜倚西风,任他帘捲。
今日懒觅登高伴侣,愁望秋槐宫殿。
几度逡巡,一番追悔,且倚阑干遍。
怕万一、凤城边,瞥遇南飞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