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
兰荣一何晚,严霜瘁其柯。
哀哉二芳草,不植泰山阿。
文质道所贵,遭时用有嘉。
绛灌临衡宰,谓谊崇浮华。
贤才抑不用,远投荆南沙。
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
安得孔仲尼,为世陈四科。
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
兰荣一何晚,严霜瘁其柯。
哀哉二芳草,不植泰山阿。
文质道所贵,遭时用有嘉。
绛灌临衡宰,谓谊崇浮华。
贤才抑不用,远投荆南沙。
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
安得孔仲尼,为世陈四科。
这首五古诗,由魏徵在隋末唐初时期创作,以“灵芝”、“兰荣”等自然意象起笔,描绘了两种不同命运的植物——灵芝与兰花,前者生于河洲,随波摇曳,后者则迟开早谢,遭受严霜摧残。通过对比这两种植物的命运,诗人表达了对人才遭遇的感慨。
“文质道所贵,遭时用有嘉”,强调了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的重要性,以及时机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接着,诗人引用了汉代的绛灌(指周勃、灌婴)与贾谊的例子,批评了当时社会对浮华之风的推崇,以及对贤才的压抑与忽视,导致人才无法施展才华,被迫远离权力中心,甚至流落他乡。
最后,“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一句,形象地比喻了怀才不遇的贤士,即使拥有卓越的才能,却未能遇到能够欣赏并重用他们的君主或明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环境的渴望,希望有如孔子这样的圣人,能为社会制定出公正合理的选拔人才的标准,让贤才得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才价值的重视,以及对当时社会用人机制的不满,体现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