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寻江介宿荒庵,回首城中见盍簪。
烟雨有时迷穗石,风波无路阻鹅潭。
木鸡老去慵司晓,白雁秋来早向南。
家在华林归未得,欲酬恩遇愧同参。
偶寻江介宿荒庵,回首城中见盍簪。
烟雨有时迷穗石,风波无路阻鹅潭。
木鸡老去慵司晓,白雁秋来早向南。
家在华林归未得,欲酬恩遇愧同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住大通庵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首联“偶寻江介宿荒庵,回首城中见盍簪”,诗人偶然间寻访到江边的一座荒废的寺庙,夜晚宿于此处。回望城中,只见群山环抱,仿佛是众多冠冕相会之地,隐喻着繁华与宁静的对比,以及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怀念。
颔联“烟雨有时迷穗石,风波无路阻鹅潭”,描绘了烟雨蒙蒙中的景象,远处的山石在烟雨中若隐若现,显得神秘而迷人。鹅潭则在波涛汹涌中,似乎无法轻易抵达,象征着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与挑战。
颈联“木鸡老去慵司晓,白雁秋来早向南”,通过“木鸡”和“白雁”的形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木鸡”懒于司晨,暗示时间的流逝;“白雁”秋来即向南飞,象征着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迁徙的向往。
尾联“家在华林归未得,欲酬恩遇愧同参”,表达了诗人虽身处荒庵,心却系于华林,渴望回归家园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恩师或知音的感激之情,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内心充满遗憾与愧疚。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内心的矛盾。
十年才一觉,东华梦、依旧五云高。
忆雉尾春移,催吟芍药,魑头晚直,待赐樱桃。
天颜近,帐前兮玉弝,鞍侧委珠袍。
罢猎归来,远山当镜,承恩捧出,叠雪挥毫。
宋家墙东畔,窥闲丽,枉自暮暮朝朝。
身逐宫沟片叶,已怯波涛。
况爱闲多病,乡心易逐,阻风中酒,浪迹难招。
判共美人香草,零落江皋。
拥炉人倦,向煮雪声中,坐愁愁坐。巡檐数朵。
为丁宁玉笛,莫教吹破。酷爱高寒,纸帐一番清课。
肯闲过。不律隃糜,那禁慵堕。旧约何曾果。
记徙倚朱楼,迷藏香径。延缘画舸。
正离魂欲接,断烟横锁。怕梦醒时,盼煞满城灯火。
问谁个。掩纱窗、更愁于我。
城阙九重,山河千里,烟花分外便妍。
舞榭妆楼,何人闲过春天。斗鸡走马争先。
看玉河桥畔,鸣珂穿柳,刺梅园里,弄管调弦。
京华旅食,紫陌红尘,春衣典尽,酒舍因缘。
新丰羽骑,官家校猎城边。
灯火归来,绕鞍鸡兔,满臂乌鸢。谩高眠。
试听邻家笛,张宴留连。
黛角棱分,山尖样软,浅涡双亸。
界破花钿,何曾用梳裹。
酸来自拥,刚配得、目低眉锁。婀娜。
芳缕乍迎,胜樱桃含颗。
凝脂欲涴,搓粉无痕,遮他杏衫可。
攀枝臭蝶,宝鼎拨新火。
为问镂金带,拭涕背人知么。
感嚏频应是,思我好春闲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