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春雨客来稀,一个閒僧到竹扉。
乔木不随沧海变,野鸥长傍水亭飞。
榄峰晚色青千叠,槐岸新阴绿一围。
便向居亭问祗树,隔溪遥指钓鱼矶。
南塘春雨客来稀,一个閒僧到竹扉。
乔木不随沧海变,野鸥长傍水亭飞。
榄峰晚色青千叠,槐岸新阴绿一围。
便向居亭问祗树,隔溪遥指钓鱼矶。
这首诗描绘了南塘春雨中的宁静景象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首句“南塘春雨客来稀”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春雨绵绵、游人稀少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接着,“一个闲僧到竹扉”一句,引入了一位悠闲的僧人,他踏入竹林的小门,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禅意。
“乔木不随沧海变,野鸥长傍水亭飞”两句,通过对比和动态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永恒与变化。乔木虽历经沧桑而不改其姿,而野鸥则自由自在地在水边飞翔,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自然恒常与生命自由的赞美。
“榄峰晚色青千叠,槐岸新阴绿一围”描绘了傍晚时分,榄峰上的青色山峦层层叠叠,槐树岸边的新绿环绕四周的景象,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
最后,“便向居亭问祗树,隔溪遥指钓鱼矶”两句,诗人似乎在寻找某种象征或寄托,询问“祗树”,并遥指溪对面的钓鱼矶,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隐逸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虽云万重岭,所玩终一丘。
阶墀幸自足,安事远遨游。
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园禽与时变,兰根应节抽。
凭轩搴木末,垂堂对水周。
紫箨开绿筱,白鸟映青畴。
艾叶弥南浦,荷花绕北楼。
送日隐层阁,引月入轻帱。
爨熟寒蔬剪,宾来春蚁浮。
来往既云勌,光景为谁留。
寒江水落矶浪枯,矶石骨立无寸肤。
磴危沙滑不受履,全身缒穴千盘纡。
倒行蒲伏尽历级,始见断壁嵌僧庐。
海云下栋猿接臂,河鼓隐窦蛇藏车。
最高一间小于艇,凭栏法浩江设陇。
采石上峰翠窈窕,历阳烟树远模糊。
鱼龙怪气走虚壁,水深天阔无象无。
晨钟噪起西山乌,晚汲唱过西岩渔。
阻风闻有游官到,恶札疥壁连篇书。
或云名山恨僧占,纵以归我能醒乎。
一身未了地上事,亲在讵敢逃空虚。
海门东望白云尽,独立缥眇余心孤。
等为过客且休叹,暂就古佛同跏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