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饭斋僧具百珍,千金布地不辞贫。
庭前老树曾生耳,多少虚消信施人。
一饭斋僧具百珍,千金布地不辞贫。
庭前老树曾生耳,多少虚消信施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布施的虔诚与慷慨,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通过“一饭斋僧具百珍”一句,诗人展现了僧人不仅满足于简单的一餐素食,反而精心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来供养僧众,体现了佛教中“舍身布施”的精神。接着,“千金布地不辞贫”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布施行为的无私与慷慨,即使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也无怨无悔。
“庭前老树曾生耳”这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老树”比喻为曾经接受过布施的众生,暗示了布施行为对众生的深远影响。而“多少虚消信施人”则表达了对那些未能真正理解和珍惜布施价值的人的感慨,强调了布施的真正意义在于提升心灵,而非物质上的交换或回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赞美了佛教中的布施精神,同时也反思了社会上对于布施价值的不同认知,鼓励人们以更深层次的理解去实践和传播这种慈悲为怀的美德。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
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野寺钟昏山正阴,乱藤高竹水声深。
田夫就饷还依草,野雉惊飞不过林。
斋沫暂思同静室,清羸已觉助禅心。
寂寞日长谁问疾,料君惟取古方寻。
赐衣兼授节,行日郢中闻。
花发登山庙,天晴阅水军。
渔商三楚接,郡邑九江分。
高兴应难遂,元戎有大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