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钟昏山正阴,乱藤高竹水声深。
田夫就饷还依草,野雉惊飞不过林。
斋沫暂思同静室,清羸已觉助禅心。
寂寞日长谁问疾,料君惟取古方寻。
野寺钟昏山正阴,乱藤高竹水声深。
田夫就饷还依草,野雉惊飞不过林。
斋沫暂思同静室,清羸已觉助禅心。
寂寞日长谁问疾,料君惟取古方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一座古老的佛寺里静养病体的情景。开篇“野寺钟昏山正阴,乱藤高竹水声深”两句,营造出一个幽深、宁静的环境,寺庙中的钟声在阴沉的山谷中回荡,与四周错综复杂的藤蔓和参天而立的竹林交织在一起,溪流潺潺的声音也随之加深,这一切共同构筑了一幅生机勃勃又不失静谧的画面。
接着“田夫就饷还依草,野雉惊飞不过林”两句,则是描写农人收获后留恋于田野,而野鸡受到惊吓仓促起飞,却也只能在林间穿梭,未能远去。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生动活泼,也反映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中间两句“斋沫暂思同静室,清羸已觉助禅心”,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短暂地思考,然后与静室共享宁静,清晨的凉意已经让他感受到了一种禅修的心境。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同时也揭示出诗人追求精神寄托和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
最后,“寂寞日长谁问疾,料君惟取古方寻”两句,则表达了在漫长而孤独的日子里,没有人询问他的病情,只能猜测到你也许会像寻找古老的医药秘方一样来探索治愈之道。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推测,也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一种信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形象,展现了一个病中隐士在自然与佛法间寻求宁静和治愈的心路历程。
北州遗颂蔼嘉声,东土还闻政有成。
组甲光寒围夜帐,綵旗风暖看春耕。
金钗坠鬓分行立,玉麈高谈四坐倾。
富贵常情谁不羡,爱君风韵有馀清。
久作游边客,常悲入塞笳。
今兹一尉远,犹困折腰嗟。
白马关中道,青天栈外家。
过秦应吊古,惟有故山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