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桑瘿老似瘿翁,红叶一枝相对红。
横个渔家三尺榜,日高已听打榔风。
枯桑瘿老似瘿翁,红叶一枝相对红。
横个渔家三尺榜,日高已听打榔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通过“枯桑”、“老瘿”、“红叶”、“渔家”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深秋的静谧与苍凉之美。
首句“枯桑瘿老似瘿翁”,以“枯桑”和“老瘿”比喻为“瘿翁”,形象地描绘了枯桑树皮因年久而形成的疙瘩状物,仿佛是饱经沧桑的老者,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岁月痕迹。
次句“红叶一枝相对红”,则将视角转向了秋天的红叶,两片红叶相对而立,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象征着生命的热烈与不屈。
第三句“横个渔家三尺榜”,转而描写了一位渔家悬挂的三尺长的船榜,这不仅是渔家身份的象征,也暗示了他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在秋日里捕鱼的辛勤与期待。
最后一句“日高已听打榔风”,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升高,渔家开始忙碌起来,可以听到打榔的声音,预示着一天的劳作即将开始。这一句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观与生活场景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一朝辞满有心期,花发杨园雪压枝。
刘尹故人谙往事,谢郎诸弟得新知。
金钗醉就胡姬画,玉管闲留洛客吹。
记得襄阳耆旧语,不堪风景岘山碑。
三月重三日,千春续万春。
圣泽如东海,天文似北辰。
荷叶珠盘净,莲花宝盖新。
陛下制万国,臣作水心人。
呦呦食苹鹿,常饮清泠川。
但悦丰草美,宁知牢馔鲜。
主人有幽意,将以充林泉。
罗网幸免伤,蒙君复羁牵。
高堂列众宾,广座鸣清弦。
俯仰转惊惕,裴回独忧煎。
缅怀云岩路,欲往无由缘。
物各有所好,违之伤自然。
拂汉星旗转,分霄日羽明。
将追会阜迹,更勒岱宗铭。
林戈咽济岸,兽鼓震河庭。
叶箭凌寒矫,鸟弓望晓惊。
已降汾水作,仍深迎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