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湖临泛饯王司马》
《东湖临泛饯王司马》全文
唐 / 张九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南土秋虽半,东湖草未黄。

聊乘风日好,来汎芰荷香。

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

忽怀京洛去,难与共清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ōnglínfànjiànwáng
táng / zhāngjiǔlíng

nánqiūsuībàndōngcǎowèihuáng
liáochéngfēnghǎoláifànxiāng

lánzhàoláolíngyàncháng
怀huáijīngluònángòngqīngguāng

注释
南土:指南方地区。
秋虽半:秋天已经过去一半。
东湖:指某一位于东方的湖泊。
草未黄:湖边的草尚未变黄,仍保持青翠之色。
聊乘:姑且利用,趁机。
风日好:风和日丽,天气晴好。
来汎:前来泛舟游玩。
芰荷香:菱角和荷花散发出的香气。
兰棹:用兰木制成的船桨,这里代指船只。
无劳速:无需急于快速划动。
菱歌:采菱人唱的歌曲,或泛指水乡田园的歌声。
不厌长:对这种歌声听多久都不觉得厌倦。
忽怀:忽然怀念起。
京洛:古都洛阳,此处代指京城。
去:离去,离开。
难与共清光:难以再与这湖光水色共享清幽的光景。
翻译
南方的秋天虽然过半,但东湖的草色仍未转黄。
姑且趁着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来泛舟欣赏菱角荷花的清香。
无需急切划动兰木船桨,那采菱歌唱声悠扬,怎么听也不觉得厌烦。
忽然想起即将离开京城洛阳,难以再与这湖光水色共享清幽时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游船情景,诗人借此抒发对远方故土的思念。开篇“南土秋虽半,东湖草未黄”表明时值秋季,但南方的土地尚且温暖,东湖之畔的草木还未转黄,环境依旧生机勃勃。紧接着,“聊乘风日好,来汎芰荷香”则写诗人在这样宜人的天气中,不禁登船游弋于东湖之上,享受着微风和阳光,以及水中的芰荷散发的清香。

“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一句中,“兰棹”指的是装饰华美的船桨,“菱歌”则是船行时人们所唱的歌谣。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游船生活的闲适自在,人们对这份悠然自得的情景乐此不疲。

最后两句“忽怀京洛去,难与共清光”,诗人的心中突然涌上对遥远故乡——即唐代的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和洛阳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与眼前这份美好景色相比,却是那么的难以并存,仿佛清光也无法带走诗人心中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远方故土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在美丽环境中所体验到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张九龄

张九龄
朝代:唐   字:子寿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生辰:678-740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猜你喜欢

搆秋思亭于百宜山中作诗六绝·其三

野日荒荒上窈峦,山风飒飒下奔湍。

清深共入幽人眼,冷煖何须别样看。

(0)

悼内二绝·其一

潘壁庄盆事未殊,人间哀乐总须臾。

情知汝去终无憾,频道归泉得侍姑。

(0)

对春雪偶书

耐守春寒惯客身,时将冻笔斗芳晨。

悬知世事皆云过,惟有文心向雪新。

(0)

舟发雩都苦雨随缘成八首·其八

已恨愁来春欲痴,那堪思去雨犹疲。

可怜百日思愁绪,迸与今宵春雨知。

(0)

舟发雩都苦雨随缘成八首·其六

夹陵一带碧波洄,雨脚迷离纷欲催。

何处村烟云卷去,随缘鸟语客传来。

(0)

讯王山人

近山翠色多滴,远树烟容自牵。

难付子綦偃仰,伫看摩诘诗篇。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