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云贫贱人难处,只为重轻权倒持。
钓渭耕莘皆往辙,圣贤不法我何归。
谁云贫贱人难处,只为重轻权倒持。
钓渭耕莘皆往辙,圣贤不法我何归。
这首诗《训蒙绝句·君子去仁》由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体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对君子之道的深刻理解。
首句“谁云贫贱人难处”,开篇即以反问形式,质疑世人对贫贱者处境的普遍看法,强调了贫贱并非不可克服,关键在于个人的态度与选择。接着,“只为重轻权倒持”一句,进一步阐述了贫贱者之所以能够自处,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地看待事物的价值与轻重,不被世俗的偏见所左右。
“钓渭耕莘皆往辙”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姜太公钓鱼于渭水之滨,二是伊尹耕于莘野后辅佐商汤。这两个故事都象征着高洁的志向与最终实现理想的过程。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表达了即使身处贫贱,只要心怀远大志向,也能像姜太公和伊尹一样,最终实现自己的抱负。
最后一句“圣贤不法我何归”,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认为,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并非因为他们遵循某种固定的法则或教条,而是因为他们能够超越常规,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内心的原则行事。因此,对于一个追求君子之道的人来说,不必拘泥于外在的规则,而应以内心的道德准则为指引。
整首诗通过对贫贱者自处之道的探讨,以及对圣贤行为模式的反思,展现了朱熹对于个人修养与道德实践的独特见解,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独立思考,追求内心的真正自由与道德的至高境界。
南州一雨六十日,所至川源皆汎溢。
黄河适及秋水时,夜来决破陈河堤。
河神凭陵雨师借,晚未及晴昏复下。
传闻一百五十村,荡尽田园及庐舍。
我闻禹时播河为九河,一河既满还之他。
川平地迥势随弱,安流是以无惊波。
秪今茫茫馀故迹,未易区区议疏辟。
三山桥坏势益南,所过泥沙若山积。
大梁今世为陪京,财赋百万资甲兵。
高谈泥古不须尔,且要筑堤三百里。
郑为头,汴为尾,准备他时涨河水。
我闻拘弥之国有变昼之草,岂知兴州直北滦河东,更见夜光之木生蓬葆。
野人斸得盘曲形,皮膜剥尽肌珑玲。
黄昏扃户置床侧,煜爚幽焰腾寒厅。
初疑唐居士,剪纸贴壁弄奇诡。
又疑佛图澄,败絮塞孔照耀同明灯。
仿佛甓社湖中见,神蚌吐珠映水面。
得非放萤苑里游,冷气射骨凉飕飕。
短檠墙角真可弃,摊卷还能辨细字。
騃童刀削玉琐碎,磷火荧荧忽满地。
吁嗟尔木上禀太阴精,烛龙之所不栖,羲和之所不及,乃是万古积雪千年老冰凝结成。
是以白日韬晦,宵暗晶明。
若非周王八骏张骞槎,谁复遇之震且惊。
尔胡不学天禄杖,刘向阁中伴书幌。
尔胡不学牛渚犀,驱逐鬼怪清鲸鲵。
徒然潜伏穷荒外,丛棘柔藤森翳荟。呜呼!
世间万物得地方荣滋,岂独尔木叹息不逢时。
《夜光木歌》【清·郑鉽】我闻拘弥之国有变昼之草,岂知兴州直北滦河东,更见夜光之木生蓬葆。野人斸得盘曲形,皮膜剥尽肌珑玲。黄昏扃户置床侧,煜爚幽焰腾寒厅。初疑唐居士,剪纸贴壁弄奇诡。又疑佛图澄,败絮塞孔照耀同明灯。仿佛甓社湖中见,神蚌吐珠映水面。得非放萤苑里游,冷气射骨凉飕飕。短檠墙角真可弃,摊卷还能辨细字。騃童刀削玉琐碎,磷火荧荧忽满地。吁嗟尔木上禀太阴精,烛龙之所不栖,羲和之所不及,乃是万古积雪千年老冰凝结成。是以白日韬晦,宵暗晶明。若非周王八骏张骞槎,谁复遇之震且惊。尔胡不学天禄杖,刘向阁中伴书幌。尔胡不学牛渚犀,驱逐鬼怪清鲸鲵。徒然潜伏穷荒外,丛棘柔藤森翳荟。呜呼!世间万物得地方荣滋,岂独尔木叹息不逢时。
https://shici.929r.com/shici/CWTcZr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