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间,谈笑无百年。
百年亦瞬息,生理忽茫然。
惟有桐乡爱,庙食自绵绵。
天地同悠久,讵肯称神仙。
人生在世间,谈笑无百年。
百年亦瞬息,生理忽茫然。
惟有桐乡爱,庙食自绵绵。
天地同悠久,讵肯称神仙。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慨为基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与永恒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
首句“人生在世间,谈笑无百年”,开篇即点出人生短暂的主题,将人世间的欢笑与短暂寿命形成对比,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易逝。接下来,“百年亦瞬息,生理忽茫然”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指出即便百年寿命也如同瞬间,生命的本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迷茫。
“惟有桐乡爱,庙食自绵绵”则转向对某种精神寄托或理想的追求,暗示在面对生命短暂和未知时,人们可能会寻找超越物质和时间限制的精神寄托,如对美好品德的崇尚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里“桐乡爱”可能象征着某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或理想化的社会环境,而“庙食自绵绵”则表达了这种精神追求能够得到后人的纪念和传承,成为一种永恒的存在。
最后两句“天地同悠久,讵肯称神仙”则将思考引向更广阔的宇宙观。诗人认为,尽管人类生命短暂,但与永恒的宇宙相比,人类的追求和存在仍有其意义。这里的“神仙”可能象征着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的状态,但诗人并不将其视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强调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共存,以及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精神的丰盈和永恒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哲思和对生命本质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有限生命中追求精神超越和永恒价值的渴望。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美哉良友,禀德坤灵。明照远鉴,幽微妍精。
超迹皇英,质如瑶琼。赠我翰林,示我丹诚。
道同契合,体异心并。自顷西徂,合于五楼。
迟想欢嬿,观我良畴。亦既至止,愿言莫由。
室迩入鬲,中情则忧。抱恨东游,神往形留。
何以合志,寄之此诗。何以写思,记之斯辞。
我心爱矣,歌以赠之。无秘尔音,不我是贻。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