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兵的往事,他年轻时就从军征战,直到八十岁才得以归家。诗中通过“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两句,表达了老兵归乡后对家人的思念和询问。这里的“阿谁”是一个含蓄而又充满无限情感的词语,它既可以指代老兵的亲人,也可能是他的故人或旧友,甚至可能是他年轻时的爱人。这种表达手法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
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十五从军征”四个字迅速勾勒出一个横跨半生的军旅生涯,而“八十始得归”则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重与归乡的不易。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和战争对个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整首诗通过老兵的经历,折射出战乱时代普通人的悲哀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是一篇蕴含深刻社会意义的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