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外地任职期间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自初宾上国,乃到邹人乡。曾点与曾子,俱升阙里堂。武皇恢大略,逸翮思寥廓。三居清宪台,两拜文昌阁。"
开篇便描绘了诗人初次踏足异地的经历,从邹人的乡土到曾点与曾子的升堂,这一系列场景展示了诗人对外出任职的新鲜感受和对历史文化的尊崇。
"为道既贞信,处名犹謇谔。铁柱励风威,锦轴含光辉。夜闻持简立,朝看伏奏归。"
这一段通过“为道”、“处名”的反复强调了诗人对道德和名节的坚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职场上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洞门清佩响,广路玉珂飞。骧首入丹掖,抟空趋太微。丝纶逢圣主,出入飘华组。愔愔宿帝梧,侃侃居文府。"
这里的景象描写丰富而生动,从洞门、广路到骧首、丹掖,每一个意象都在传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尊贵。
"海内语三独,朝端谋六户。善计在弘羊,清严归仲举。侍郎跨方朔,中丞蔑周处。天眷择循良,惟贤降宠章。"
这一段话题转向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个人品德的修养,每一句都在展示诗人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操守。
"分符指聊摄,为政本农桑。籍籍歌五裤,祁祁颂千箱。随车微雨洒,逐扇清风飏。既以迁列国,复兹邻帝乡。"
这部分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劳动生活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政治的期许。
"褰帷乃仍旧,坐啸非更张。居敬物无扰,履端人自康。薄游出京邑,引领东南望。林晚鸟雀噪,田秋稼穑黄。"
这一段描写了诗人归乡后的平静生活和对自然界的融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成皋天地险,广武征战场。道丧苦兵赋,时来开井疆。霏霏渠门色,晻晻制岩光。徒念京索近,犹悲溱洧长。"
这一部分诗句通过对山川险要和战争历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沉浮的感慨以及对家国的深切思念。
"大明潜照耀,淑慝自昭彰。昔岁幸西土,今兹归洛阳。同焉知郑伯,当辅我周王。"
最后几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政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景仰和自己职责的认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官场生活和个人情感的多维度描绘,展现了一位唐代文人的丰富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