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徐聘君,沈冥乃人豪。
诸贤搆党祸,皎皎云鸿毛。
平生读何书,身隐名难逃。
故宅照湖水,荒坟翳城蒿。
焉知此山中,突兀书堂高。
吾爱徐聘君,沈冥乃人豪。
诸贤搆党祸,皎皎云鸿毛。
平生读何书,身隐名难逃。
故宅照湖水,荒坟翳城蒿。
焉知此山中,突兀书堂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徐聘君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其高洁品格和学识的推崇。首句“我爱徐聘君,沈冥乃人豪”表明诗人对于徐聘君的喜爱与尊敬,而“沈冥乃人豪”则形容徐聘君是一个深沉而又英俊的人物。
接着,“诸贤搆党祸,皎皎云鸿毛”一句,通过描写世间贤者们结党营私、带来灾难的景象,反衬出徐聘君的独立不羁和高洁脱俗。诗人借“云鸿毛”比喻那些世俗之人的行为,如同轻浮无根的云与鸿毛。
“平生读何书,身隐名难逃”则表达了对徐聘君渊博学识的赞叹,他终日埋头于书籍之中,即使不求名声,也无法避免其才华和成就为世人所知。
“故宅照湖水,荒坟翳城蒿”一段,通过对徐聘君故居及其周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这里,“故宅”、“荒坟”、“城蒿”等字眼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沧桑变迁的情境。
最后,“焉知此山中,突兀书堂高”则揭示了诗人在探访徐聘君读书之地时的惊喜与赞赏。这一段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寓意着徐聘君学问的深邃和精神世界的崇高。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品格、生活环境和学识追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位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追求。
野饮不称意,归促紫游缰。
谁知草堂深处,清赏兴尤长。
梦里佳人锦瑟,眼底瓦盆浊酒,衣袖醉淋浪。
歌罢竹轩晚,风细月波凉。为东园,梅与竹,足清香。
不须更栽桃李,花底驻春光。
人道漆园家世,王谢风流未远,培取桂枝芳。
读书贫亦好,此语试平章。
玉姹金婴围绕簇。玉蕊金莲清骨目。
金光笼罩玉鳞龙,玉泉浇灌金棱竹。玉锋鸣胜曲。
玉楼金殿金间玉。玉金交、玉炉金鼎,焰迸青黄缘。
玉饭金浆非世禄。玉兔金乌常往覆。
玉山玉海玉乾坤,玉人玉性无淋漉。玉蟾明匪烛。
玉乌蟠桃仙果熟。玉京丹、玉阳服了,不被诸仙辱。
和气融融,日迟风软,艳阳物景相宜。
园林铺秀,桃李正芳菲。
燕语莺声斗巧,黄金嫩、柳带低垂。
香风细,仙姿是日,分瑞向深闺。神仪。
何秀发,温颜玉润,鹤态依稀。
志谦和慈惠,大善常持。
遐寿不须重祝,真元性、自有仙期。
俗缘断,人间梦觉,还去宴瑶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