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饮不称意,归促紫游缰。
谁知草堂深处,清赏兴尤长。
梦里佳人锦瑟,眼底瓦盆浊酒,衣袖醉淋浪。
歌罢竹轩晚,风细月波凉。为东园,梅与竹,足清香。
不须更栽桃李,花底驻春光。
人道漆园家世,王谢风流未远,培取桂枝芳。
读书贫亦好,此语试平章。
野饮不称意,归促紫游缰。
谁知草堂深处,清赏兴尤长。
梦里佳人锦瑟,眼底瓦盆浊酒,衣袖醉淋浪。
歌罢竹轩晚,风细月波凉。为东园,梅与竹,足清香。
不须更栽桃李,花底驻春光。
人道漆园家世,王谢风流未远,培取桂枝芳。
读书贫亦好,此语试平章。
这首元代王恽的《水调歌头·为仲方东园赋》描绘了作者在野外饮酒时不尽如人意,但归心似箭,期待回到草堂深处,享受那份清雅的赏景之乐。他想象着梦中佳人弹奏锦瑟,眼前虽是粗茶淡酒,却也能陶醉其中。夜晚在竹轩中歌唱,微风细月,更添清凉。
接着,词人赞美东园的梅花和翠竹散发出清幽的香气,认为无需再种桃李以留住春光,因为梅竹本身就足以象征高尚品格。他借用“漆园”和“王谢”两个典故,表达对世家风范的向往,以及对后代能延续美好传统的期盼。最后,他以“读书贫亦好”这句名言作结,强调即使在贫困中读书也有其价值,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既有个人的生活情趣,又寓含哲理,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追求。
暮春栏槛有佳期,公子开颜乍拆时。
翠幄密笼莺未识,好香难掩蝶先知。
愿陪妓女争调乐,欲赏宾朋预课诗。
只恐却随云雨去,隔年还是动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