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随意出花间,散步麻姑百丈潭。
潭上琪花与瑶草,一一金光映客颜。
云舆凤辇不可即,空听天风落佩环。
手自揖麻姑,长笑振衣起东望。
蓬莱浅且清,阅世沧桑聊复尔。
我生安敢望神仙,野性由来厌俗缘。
此曾登临何地复何日,只见秋山历历楼台白玉淩苍烟。
四十劳生虚自度,到此不觉心茫然。
须臾红日已西昃,览眺徘徊重叹息。
四大此身何所归,安得淩风就双翼。
神楼灵散若可逢,长与人间辞谷食。
杖藜随意出花间,散步麻姑百丈潭。
潭上琪花与瑶草,一一金光映客颜。
云舆凤辇不可即,空听天风落佩环。
手自揖麻姑,长笑振衣起东望。
蓬莱浅且清,阅世沧桑聊复尔。
我生安敢望神仙,野性由来厌俗缘。
此曾登临何地复何日,只见秋山历历楼台白玉淩苍烟。
四十劳生虚自度,到此不觉心茫然。
须臾红日已西昃,览眺徘徊重叹息。
四大此身何所归,安得淩风就双翼。
神楼灵散若可逢,长与人间辞谷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花间,前往麻姑潭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诗人以杖藜为伴,随意行走,沿途欣赏着潭边的琪花瑶草,金光映照,美不胜收。他仿佛能听到天风中佩环的轻响,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麻姑潭畔,诗人与传说中的麻姑相遇,长笑而起,振衣向东眺望。他想象着蓬莱仙境的浅清与沧桑,感叹自己虽不敢奢望成仙,但野性厌倦尘世的束缚。在麻姑台的登临之处,诗人只见秋山历历,楼台白玉,苍烟缭绕,景色如画。
然而,面对四十载的劳碌生活,诗人不禁感到茫然。夕阳西下,他再次徘徊,心中充满了对生命归宿的疑问和对飞翔自由的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希望能像飞鸟一样凌空翱翔,远离尘世的束缚。最后,他似乎在寻找着某种精神上的慰藉,与人间辞别,寻求更深层次的解脱与理解。
丞相新家伊水头,智囊心匠日增修。
化成池沼无痕迹,奔走清波不自由。
台上看山徐举酒,潭中见月慢回舟。
从来天下推尤物,合属人间第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