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
乡魂坐中去,倚壁身如死。
求名为骨肉,骨肉万馀里。
富贵在何时,离别今如此。
出门长叹息,月白西风起。
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
乡魂坐中去,倚壁身如死。
求名为骨肉,骨肉万馀里。
富贵在何时,离别今如此。
出门长叹息,月白西风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孤独与哀愁图景。开篇“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即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萧索的氛围。促织女在寒冷的灯光下工作,灯光反射在水面上,更显得孤独与寂寞。
接下来,“乡魂坐中去,倚壁身如死”则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的乡愁比作一股无形的力量,它让他感到身心俱疲,仿佛灵魂出窍,一动不动地依靠在墙边,如同死亡一般。
“求名为骨肉,骨肉万馀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名誉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却如同远方的亲人,遥不可及,让人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悲哀。"骨肉"一词通常指最亲近的人或事物,这里用以形容对名誉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执着与痛苦。
“富贵在何时,离别今如此”则是对过往富贵生活的一种反思。在这种静谧而又有些凄凉的夜晚,诗人不禁思考起过去的辉煌与当前的离别,感慨万千。
最后,“出门长叹息,月白西风起”则是对这份哀愁最直接的情感宣泄。诗人走到户外,只能长叹一声,对着那逐渐升高的月亮和渐起的秋风,无言以表达心中的郁结。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内心孤独、渴望名誉但又感受离别之痛的古代士人形象。诗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刻而且富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