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只用柳条边,堪作金汤巩万年。
不似秦皇关竟海,空留遗迹障幽燕。
区分只用柳条边,堪作金汤巩万年。
不似秦皇关竟海,空留遗迹障幽燕。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入英莪门(其二)》。诗中以“区分只用柳条边”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柳条作为边界标志的形象,既展现了边界的简易与自然,又暗含着稳固与长久之意,“堪作金汤巩万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简易边界形式的坚固与持久,如同坚不可摧的金汤,能够守护边疆万年不变。
接下来,“不似秦皇关竟海”一句,对比了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将其与眼前的柳条边界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秦始皇的长城虽然宏伟壮观,但最终只是留下了遗迹,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而眼前的柳条边界,虽不及长城的雄伟,却以其简单、自然的方式,有效地起到了屏障的作用,守护着这片土地,阻挡着外来的侵扰。
最后,“空留遗迹障幽燕”总结了前文的对比,表达了对当前柳条边界的肯定与赞扬。相较于秦始皇的长城,虽然留下了无数的遗迹,但更多的是为了防御而牺牲了自然与和谐。而眼前的柳条边界,不仅有效,而且与自然和谐共存,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更为长久和稳定的保护。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赞美了柳条边界的实用与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边疆治理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昔年会稽探禹书,探得六甲开山图。
图载潜南天柱山,上侵霄汉下渊泉。
真人秘语世不传,但见绝顶蒙云烟。
汉武射蛟浮九江,舳舻千里来枞阳。
筑坛祈仙瞻杳茫,茂陵桧柏空青苍。
石牛一卧叱不起,白鹿还归深洞里。
二月灵鹤有时来,洞口桃花泛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