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居戍交河,两见霜风逼。
妾住燕山南,君住燕山北。
欲寄征人衣,茫茫路何极。
纤手理素书,涕泗时沾臆。
愿持千里心,托此孤鸿翼。
自居戍交河,两见霜风逼。
妾住燕山南,君住燕山北。
欲寄征人衣,茫茫路何极。
纤手理素书,涕泗时沾臆。
愿持千里心,托此孤鸿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思念远行丈夫的情景,情感真挚动人。诗中通过“自居戍交河,两见霜风逼”两句,展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苦与寒冷,暗示了丈夫的远离和战事的紧张。接着,“妾住燕山南,君住燕山北”两句,以地理上的相对位置,形象地表达了夫妻间的相隔之远,增加了思念的深度。
“欲寄征人衣,茫茫路何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女子想要给远方的丈夫寄去衣物,却因道路漫长而感到无从下手,表达了对丈夫深切的关怀和无奈。最后,“纤手理素书,涕泗时沾臆”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写信时的情景,泪水与汗水交织,既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也体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厚意。“愿持千里心,托此孤鸿翼”则是女子希望借助飞鸿传递自己的心意,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成功地传达了战争背景下夫妻间深沉的思念与牵挂,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名因物之累,物尝不厌名。
标之曰到难,日有车马声。
苍崖匪才凿,洞室百步宏。
潜龙想鳞鬣,石乳悬旒缨。
溪流湛其中,吞吐日月精。
其源咫尺耳,盥濯未尝经。
我来先振衣,色变水石清。
倚杖聊四顾,高低古今铭。
颇恨辙迹多,不益云萝情。
西南有复岭,烟霞昼晦冥。
呼僧指问之,山外或小平。
茅茨构石壁,兔鹿浑微生。
沈吟幽栖地,雅兴宿志并。
何时一椽屋,散发入岩坰。
脱略五千言,坐忘六尺形。
看云会所适,以此休馀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