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借长鞭策懒龙,黄梅水涨舳舻通。
还知君子忧雨切,常在桑麻稼穑中。
谁借长鞭策懒龙,黄梅水涨舳舻通。
还知君子忧雨切,常在桑麻稼穑中。
这首诗《喜雨(其一)》由宋代诗人刘过所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水对于农事的重要意义,以及人们对雨水的喜悦之情。
首句“谁借长鞭策懒龙”,以“懒龙”比喻懒惰之人,用“长鞭”象征激励与行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干旱时对雨水的渴望和期盼,希望雨水能唤醒大地,激发农事活动。
次句“黄梅水涨舳舻通”,描绘了梅雨季节到来,雨水充沛,江河湖水上涨,船只得以通行的情景。黄梅时节的雨水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滋润土地,促进作物生长,还能缓解旱情,保障粮食安全。
后两句“还知君子忧雨切,常在桑麻稼穑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君子”泛指有识之士或关注民生的人们,他们深知雨水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时刻关注着天气的变化,担心雨水不足或过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句话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之间密切关系的认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对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期待与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与思考。
仙人手酿春云液,粼粼满贮澄江碧。
透封清带蜜脾香,醉魂飞堕危矶石。
使君⽟食来天家,日给上尊承世泽。
年来净洗豪华姿,苦茗清谈留坐客。
独怜樵悴泽中吟,遣赐殷勤慰醒魄。
枯肠顿扫糠籺馀,入髓春风散无迹。
自惭监税常苦贫,得遇监州百忧释。
但教有酒有螯持,醉饱从今肯求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