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居深僻处,敲户小童应。
此地清如许,前时到未曾。
柳腰金袅娜,苔发翠鬅鬙。
山上茅亭子,扶衰为一登。
庄居深僻处,敲户小童应。
此地清如许,前时到未曾。
柳腰金袅娜,苔发翠鬅鬙。
山上茅亭子,扶衰为一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身处庄居深处,轻轻敲门召唤,回应的是前来的小童,显示出环境的宁静和人情的淳朴。诗人赞叹这里的清幽程度,表示自己之前并未有机会亲临此地。他注意到柳树婀娜多姿,仿佛少女的细腰,而青苔覆盖的石头则显得苍翠繁茂。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山上的茅亭子的好奇与向往,决定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扶老迈之躯一探究竟,体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独自担琴鹤,还归瀑布东。
逍遥非俗趣,杨柳谩春风。
草绕村程绿,花盘石磴红。
他时许相觅,五老乱云中。
归和初喜戢戈矛,乍捧乡书感去留。
雁序分飞离汉口,鸰原骞翥在鳌头。
家邻紫塞仍千里,路过黄河更几州。
应到高堂问安后,却携文入帝京游。
怀才难自住,此去亦如僧。
何处西风夜,孤吟旅舍灯。
路沿湘树叠,山入楚云层。
若有东来札,归鸿亦可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