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明月静,宿鸟夜惊呼。
叶地履声乱,霜林烛影孤。
丛岩悬坠石,野水漫平芜。
梅信今年早,凭君借一区。
空山明月静,宿鸟夜惊呼。
叶地履声乱,霜林烛影孤。
丛岩悬坠石,野水漫平芜。
梅信今年早,凭君借一区。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深山中宁静而神秘的景象。首句“空山明月静”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片寂静的山林,一轮明月高挂,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几分清冷与神秘。接着,“宿鸟夜惊呼”一句,通过鸟儿在夜间的惊呼声,反衬出四周的寂静,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生机与活力。
“叶地履声乱”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落叶覆盖的地面上,脚步声杂乱无章,与之前的宁静形成对比,增添了行走过程中的动态感。“霜林烛影孤”则将画面转为寒冷的霜林之中,一盏孤独的烛光在昏暗中摇曳,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温馨的氛围。
“丛岩悬坠石,野水漫平芜”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岩石丛生的山间悬着坠石,野水漫过荒芜之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最后,“梅信今年早,凭君借一区”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以及希望得到一处安身之所的心愿,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生活境遇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夜晚山林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暮年无不与心违,节物过从事总非。
何处青梅尝煮酒,谁家红药试单衣。
半酣便合拿舟去,骤热犹容借扇归。
忽忆向来独立处,雪天閒看白鸥飞。
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
正清秋佳景,雨霁风凉。
郊墟十里飘兰麝,潇洒处、旖旎非常。
自然风韵,开时不惹,蝶乱蜂狂。携酒独揖蟾光。
问花神何属,离兑中央。引骚人乘兴,广赋诗章。
几多才子争攀折,嫦娥道,三种深香,状元红是,黄为榜眼,白探花郎。
千林凋尽,一阳未报,已绽南枝。
独对霜天,冒寒先占花期。
清香映月浮动,临浅水、疏影斜敧。
孤标不似,绿李夭桃,取次成蹊。纵寿阳、妆脸偏宜。
应未笑、天然雅态冰肌。寄语高楼,凭栏羌管休吹。
东君自是为主,调鼎鼐、终付他时。
从今点缀,百草千花,须待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