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久不歌,谷风竟谁陈。
文叔为天子,严陵乃故人。
贵贱既殊绝,物色何殷勤。
三召始能至,再顾不得臣。
迹远交始全,道诎身乃伸。
清风激颓俗,馀辉映千春。
至人在师世,大贤贵亨屯。
所以风云遇,渭水投竿纶。
而我濩落士,偶然挂簪绅。
功成拂衣去,垂钓沧浪滨。
伐木久不歌,谷风竟谁陈。
文叔为天子,严陵乃故人。
贵贱既殊绝,物色何殷勤。
三召始能至,再顾不得臣。
迹远交始全,道诎身乃伸。
清风激颓俗,馀辉映千春。
至人在师世,大贤贵亨屯。
所以风云遇,渭水投竿纶。
而我濩落士,偶然挂簪绅。
功成拂衣去,垂钓沧浪滨。
这首诗《咏史》由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与自身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伐木久不歌,谷风竟谁陈”,以伐木与谷风的隐喻,暗示了历史人物的沉寂与被遗忘,引出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探寻。接着,“文叔为天子,严陵乃故人”两句,提到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与东汉初年隐士严光(字子陵)的友情,强调了历史中真挚友谊的珍贵。
“贵贱既殊绝,物色何殷勤”则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接下来的“三召始能至,再顾不得臣”描绘了严光三次被刘秀召见,但最终选择归隐的故事,展现了对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向往。
“迹远交始全,道诎身乃伸”表明了在远离尘嚣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更加纯粹,而在社会规则束缚下,个体的自由与尊严可能受到限制。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
“清风激颓俗,馀辉映千春”赞扬了像严光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其高尚品德和行为,能够激励后世,影响深远。最后,“至人在师世,大贤贵亨屯”表达了对真正道德领袖和伟大贤者的敬仰,认为他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高尚品质。
“所以风云遇,渭水投竿纶”引用了姜太公钓鱼渭水的典故,象征着机遇与才华的相遇。而“而我濩落士,偶然挂簪绅”则是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为落魄之士,却也偶有机会参与社会事务,体现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联系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自我处境的反思,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保持自我价值与道德操守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