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林凋尽,一阳未报,已绽南枝。
独对霜天,冒寒先占花期。
清香映月浮动,临浅水、疏影斜敧。
孤标不似,绿李夭桃,取次成蹊。纵寿阳、妆脸偏宜。
应未笑、天然雅态冰肌。寄语高楼,凭栏羌管休吹。
东君自是为主,调鼎鼐、终付他时。
从今点缀,百草千花,须待春归。
千林凋尽,一阳未报,已绽南枝。
独对霜天,冒寒先占花期。
清香映月浮动,临浅水、疏影斜敧。
孤标不似,绿李夭桃,取次成蹊。纵寿阳、妆脸偏宜。
应未笑、天然雅态冰肌。寄语高楼,凭栏羌管休吹。
东君自是为主,调鼎鼐、终付他时。
从今点缀,百草千花,须待春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哲思。千林凋尽,一阳未报,已绽南枝,是在说深秋之际,大部分树木都已经落叶,只有少数几棵梅花还没有开放,而南方的某些枝头已经初现花骨。
“独对霜天,冒寒先占花期。”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清冷的霜天,在严寒中抢先品鉴那即将到来的花期。这里体现了诗人的不凡气节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接下来的“清香映月浮动,临浅水、疏影斜敧。”则是在描绘梅花的清香随风飘逸,与明月交相辉映,花影倒映在静谧的水面上,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孤标不似,绿李夭桃,取次成蹊。”这句诗表达了梅花与其他植物(如李、桃)的不同,它独立自成,不随波逐流。这里也许包含了一种诗人的个性和对生活态度的选择。
“纵寿阳、妆脸偏宜。应未笑、天然雅态冰肌。”则是在赞美梅花,即使在严寒之中,梅花仍旧保持着它的美丽,那不施粉黛的自然面容,如同冰清玉洁的肤质。
“寄语高楼,凭栏羌管休吹。”诗人似乎在对远方的某个地方或是某个人传递着自己的心声,而那里的高楼之上,或许有人在凭靠栏杆,手执羌管(一种古代乐器),但却并不急于吹奏。这里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对远方的思念。
“东君自是为主,调鼎鼐、终付他时。”这句诗中,“东君”可能指的是春天,而诗人似乎在说,春天自有其主宰之道,不必急于安排或干预,只需等待时机的到来。
最后,“从今点缀,百草千花,须待春归。”则是在表达,从现在开始,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草木和花朵,只能耐心等待,直至春天的归来。这里流露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对生命力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深秋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一痕月色迷人影,亭亭碧阴深处。
轻扫苍苔,闲调珠柱,消受园林佳趣。孤怀谁语。
算修竹高梧,自成俦侣。
林下风清,此中未许俗尘去。
流光回首如梦,叹程门雪拥,瑶轸凄楚。
病叶惊秋,枯柯耐冷,空剩哀弦几缕。离愁莫诉。
且剪烛琴窗,玉徵低抚。一曲清商,碧云晴破曙。
出水红芳,信污泥不染,冰心皎皎。
如睡如醒,有恨无情,几度风清月晓。
采莲歌起轻摇桨,任叶底、鸳鸯梦好。
香飘处、粘天相碧,烟云缥缈。万里湖山一棹。
问满载归来,并头多少。
佛国灵根,海岛鲜葩,回首沧江路杳。
香消翠被寒初觉,长怕是、西亭秋老。
青筒酒,须将琼浆饮饱。
闲挥彩笔,抵一编青史,情关今古。
耆旧凋残骚雅歇,凭吊断烟零雨。
把酒兴怀,挑灯感往,一一经心数。
诗成月旦,搜罗不畏吟苦。
而况屐冷青山,床空白社,录鬼谁为薄。
宋玉悲哉秋欲老,独有招魂词赋。
风幌清哦,月楼高咏,都付双鬟谱。
亭留野史,千秋须让韦布。
骚坛领袖,赖褒扬千载,幽光潜德。
落手文章秋水洁,洗净六朝风格。
桃李盈门,图画叠案,富贵神仙客。
迟迟长昼,梧阴满院凝碧。
此时铭节传贞,奖忠褒孝,胸次罗今昔。
一曲冰弦弹古调,白雪阳春谁识。
志切经纶,情耽风雅,好句尊前得。
闺闱何幸,庸才承此吹拭。